近期,工業互聯網領域兩大事件備受關注,一是GE出售Predix工業互聯網平臺,但三大業務板塊的工業機理模型和工業App仍然保留。二是工業富聯股價跌破發行價。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工業互聯網創新沒有得到市場認可呢?工信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楊學山在2018中國(紹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上回應說:“兩件事情的發生,提醒我們確實需要認真思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只有我們真正了解工業互聯網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讓它真正為工業發展和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揮作用,我們才算抓到了點子上。”
楊學山認為,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有兩個重大區別。互聯網重在共享,工業重在專享、等價交換;互聯網處理比特,工業處理原子。兩年前,在浙江蕭山召開的工業大數據會議上,楊學山就表示,工業大數據,姓“工業”,不姓“大數據”。如今,他認為,工業互聯網姓“工業”,不姓“互聯網”。其內涵是,工業互聯網的使命是為了制造業由大變強,真正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過程中,互聯網的作用是一種基礎設施,是一類工具,是配角,不是主角。在這個過程中,使用互聯網和帶動互聯網發展都是副產品,不是主題。
楊學山強調:“互聯網思維在工業互聯網的使用,只有小部分適合,大部分是不適合的。”凡是涉及信息比特的工業領域,特征是數字化和共享,互聯網思維適用。但是,工業的主體是原子、是物質,沒有物質產品就不叫工業,所以,凡是涉及物質產品和非共享信息的領域,互聯網思維失效。
楊學山認為,工業互聯網不是一類技術、一種模式,需要綜合視野,從全局戰略思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構建制造強國現代工業體系,既要有互聯網視野,也要有信息技術視野,更要有工業發展視野,將三種視野深度融合、互相配合,才能實現工業由大變強,才能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
今天我們發展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是什么?楊學山表示,是工業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合在一起,走向智能制造。在這個技術體系中,互聯網只是信息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從工業演進過程來看,無論是智能制造1.0、2.0,還是未來到3.0階段,互聯網只扮演了輔助角色。
從基礎設施來看,互聯網只是信息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工業有很多信息網絡,不屬于互聯網。這一點十分重要。我們一定不要以為互聯網就是所有的信息網絡,一定不要以為我們企業用的網絡一定是互聯網。這兩個觀點錯了,出發的點就錯了。”楊學山教授在演講中反復強調。
楊學山強調,作為工業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工具,從業者要把互聯網的三大好處為工業用,而不是圍著互聯網轉。
第一個好處是連接,這也是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只有將企業內部連通,同時打通企業和外部的聯系紐帶,才能提升工業效率,才能發展工業互聯網。第二個好處是平臺。淘寶和微信取得今天的成績,依靠的便是互聯網的平臺優勢。第三個好處是信息,它既可以發送,也可以接收,對創新管理服務有用的信息能真正為企業所用,將帶來十分積極的影響。
“互聯網的這三個好處是一種接近零成本的公共服務,不用白不用,而且確實是有用。所以,我們要把它用好。”楊學山說。
楊學山一再強調互聯網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發明,“但是,它再好、再偉大也不能替代人類在工業領域其他方面取得的進展,不能由它來解決工業發展面臨的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