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在2018中國(紹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上指出,在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中,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也是工業互聯網的薄弱環節,主要挑戰就在于異構、異地、異主數據的流轉和匯聚。異構體現在軟硬件平臺、數據格式、數據定義標準等差異;異地指分布在不同地區;異主,是指不同管理機構、不同安全責任主體、不同利益主體。
高新民認為,現代工業發展觀旨在利用三個空間,開發三種資源。其中,三個空間是指物理空間、社會空間、網絡空間;三種資源是指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數據資源。這一發展觀的核心是融合,因為三種空間、三種資源既有區別又有關聯,誰能夠融合得好,認識得準,利用得好,誰就能上一個臺階。
而這種融合,高新民認為,是人與機器的融合,因為人是工業互聯網的主體,是中心,以人為本,在當今工業發展中仍然非常重要。
之所以提及“融合”,是因為在現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人工智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數據。
在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中,平臺體系是核心,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核心載體。不過,高新民認為,數據是核心的核心,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
高新民坦言,數據也是工業互聯網的薄弱環節,主要挑戰就在于異構、異地、異主數據的流轉和匯聚。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異構、異地、異主數據匯聚,實現系統互操作的基礎環節。高新民指出,幸運的是,目前互聯網解決了異構計算機系統的互聯,并通過賦碼、注冊、解析,在底層通信協議TCP協議的支持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的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數據匯聚是在支持互操作的架構下的共享,但是數據的“三異”特點是常態,互操作是基本關鍵點,而不是片面強調大集中大統一。畢竟在工業互聯網體系里,數據采集和匯聚是基礎,工業大數據價值鏈的實現才是目標。高新民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構建基于規則的開放生態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