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2006政府門戶網站的戰略轉型年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2-25

    2006年1月,已經成為中國電子政務建設新的里程碑。中央門戶網站于元旦凌晨的開通,標志著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以政府網站建設為龍頭,通過政府網站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成為了當前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并讓人民群眾更廣泛的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最佳手段之一。 

    歷史性的聚焦 

    在中央門戶網站開通和門戶績效評估機制常規化的的大背景下,素來多樣化、多層次且缺乏共識的電子政務議題越來越集中于政府門戶網站領域。“政府門戶網站成為電子政務建設的關鍵表征和驅動因素”是中國自從電子政務建設起步以來全國范圍內為數不多的全局性共識,各級政府對政府門戶建設的重視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 

    連續四年的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結果,揭示了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的變化歷程。自從17號文中確定政府網站在電子政務框架中的地位開始,政府網站所承擔的功能角色經歷了逐步清晰的發展過程,從政府的宣傳“喉舌”,再到企業和社會公眾獲取政府信息和服務的接入渠道,以及政績的宣傳平臺和領導決策參考依據等,全國的政府網站承載著各地政府不同的期許,在多元化動機下形成了差異化程度極高的政府門戶網站群。隨著電子政務的深入發展,政府門戶對于電子政務建設的表征功能日趨突出,政府網站開始發揮電子政務建設的抓手作用,并成為了全國電子政務工作者的基本共識。 

    實現更大程度的建設共識,無疑有利于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的有序、健康發展。賽迪顧問發布的《2005年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報告》顯示,已經有96.1%的部委單位擁有網站,比2004年上升2.7個百分點;81.3%的地方政府擁有網站,比2004年上升8.4個百分點。“是否建設政府門戶網站已經不再成為問題,如何建設好政府門戶網站并發揮其電子政務的抓手作用”成為當前中國各級政府正在思考的熱點問題。“圍繞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這三大定位,將是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發揮其電子政務抓手作用的三把鑰匙。”一直走在中國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前沿的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張向宏這樣總結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變遷。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 

    實現全國政府門戶網站的科學發展,需要不斷完善電子政務建設的體制和機制。中央門戶網站的開通正是對全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自上而下”的示范和激勵,而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機制的建設則是對電子政務發展“自下而上”的支持和引導。這兩股力量形成了高度耦合的機制,為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引入了新的動力和約束力。 

    由于存在著較高程度的條件依賴,信息化是一項比較容易進入良性或惡性循環的系統工作。電子政務能否走入良性軌道,很大程度取決于政府部門內部和外部的工作機制健全程度、認知程度和基礎條件完備程度。存在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實際情況是,較多的信息化建設主管部門存在被忽略、缺乏理解和支持的邊緣化狀態,這種電子政務建設的“亞健康狀態”是不利于政府信息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如何打造一套較為完善的機制,使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能夠實現與其發展環境的和諧互動,是發展電子政務的重要課題,而答案已經揭曉。

    首先,中央門戶網站的開通,將極大推進全國范圍內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步伐。中央門戶網站的有效運營,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權威、規范、統一的政府網站工作流程,有利于各級政府對政府門戶重視程度和認知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引導全國對政府門戶進行高杠桿作用的投資從而提升電子政務服務和監管績效。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填補了中國政府網站層級體系中國家門戶的空白,而其對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共參與的建設模式則形成對全國范圍的良好示范作用。隨著中央門戶網站運營的持續深入,全國政府門戶網站將形成以其為核心的網站群落,各級、各地的政府門戶網站將得到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和實際支持。  

    其次,政府門戶績效評估機制的建設能夠實現對各級政府門戶網站最佳實踐的及時提煉,并有效推廣到整個電子政務建設的進程之中,不僅增強了優秀政府門戶網站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更實現了全國電子政務建設經驗的充分交流和溝通。在連續四年的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的影響下,中國已經形成了全國范圍內電子政務發展的“大熔爐”,優秀的門戶建設經驗得以持續涌現和推廣,而脫離電子政務建設價值的各種觀念不斷被洗滌。政府門戶網站不再是各部門孤芳自賞的自家花園,也不再是各部門棄而不用的建設負擔,而是成為各政府機構面向公眾、面向跨部門應用的前沿領域。由此,中國政府門戶建設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持續改善格局,這無疑有利于電子政務的長遠發展。 

    中央門戶網站開通和政府門戶績效評估機制構成了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動力機制和約束力量。 

    立足長遠的布局 

    具有科學引導價值的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已經給我國電子政務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并承擔著保障電子政務長遠發展的布局作用。政府門戶網站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表征和驅動因素,僅僅提供了提高電子政務績效的潛力和可能,能否實現政府門戶的抓手和龍頭作用是一個體制性問題。政府門戶所帶來的可能的電子政務績效只有通過有效的引導性機制才能實現。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機制不僅解決的是政府網站建設持續深入發展的問題,更解決了電子政務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接受以結果為導向的評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績效評估很快對我們部門電子政務各要素的全面建設發揮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地方信息化部門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隨著評估體系的日趨完善和科學,政府門戶不僅能夠準確反映政府部門在信息資源、應用系統、基礎設施等要素上的建設質量,更能夠有效揭示包括建設制度等在內的要素組織能力,從而促進電子政務總體績效的發展。目前,包括北京、青島等在內的諸多部委、省、市級單位都已經將政府門戶網站評估作為促進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手段。 

    “門戶網站績效評估不僅帶動的是信息化要素的全面發展,對于各要素的協調發展同樣發揮了巨大的影響作用”。國信辦電子政務組組長陳小筑這樣看待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的意義。從各地的實踐結果來看,“信息公開、在線服務、公共參與”等評估指標直接促進了各地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積極性,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觀念得到了廣泛的普及。 

    “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給我們的啟示是處理好與服務對象、兄弟部門的良性合作關系,這對提高我們網站的服務能力是密切相關的。”青島市辦公廳計算機中心劉惠軍主任總結了門戶績效觀對于電子政務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所在。實現電子政務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與周邊環境的良性互動與和諧發展,只有建立起與門戶利益相關者(公眾用戶、企業用戶、兄弟單位等)的持續合作機制,才能最大程度增強電子政務的生命力。 

    有理由相信,2006年將成為政府門戶網站的戰略轉型年。隨著電子政務將進入以深化應用為顯著特征的發展階段,中央門戶網站開通和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工作的不斷深入,將推動政府門戶圍繞“透明、服務、民主”的道路走向深入,促進電子政務又快又好地發展。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