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點評: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八大誤區及對策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2-25

    問題一:網站內容上追求“大而全”,實用性不夠好。 

    建議: 

    網上公共服務建設應該做好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在考慮公平的基礎上,首先做好重點需求重點服務。 

    以實現政府本職服務為首要任務,非政府服務內容建設可暫緩。 


    問題二:網站政務公開的內容不夠全面,更新速度比較慢。 

    建議: 

    應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打破傳統封閉觀念。政府網站政務公開的范圍應涵蓋所有應該公開的政務信息,原則上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事項外都應公開。 

    制定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目錄,保障信息來源。通過政務公開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制度的建立健全,確保政府網站信息來源,為政府網站根據政府工作進展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做好制度保障。 

    做好政務公開審核和監督,提高網站信息準確性和時效性。通過落實網站管理責任制度和值班制度,提高政府網站發布政務信息內容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避免出現信息失真或信息歧義的問題。在時效性方面,階段性的政務工作在網站做到定期公開信息,經常性的政務工作隨時公開信息。對已發布的具有時間性的政務信息要及時更新,對已過時的內容要及時進行刪除或者修正。
     

    問題三:絕大部分網站缺乏交流互動功能,“公共參與”能力較弱。 

    建議: 

    利用網站的豐富手段實現公共的參與。 

    建立和完善公眾意見處理制度。 

    設立網站專題欄目,加強與民眾溝通。 


    問題四:大多數網站在建設中都是“另起爐灶”,忽略了對現有各部門的資源整合。 

    建議: 

    提供“一站式”信息和服務是政府門戶的基本要求。門戶網站建設的根本任務首先不是“另起爐灶”開發新的資源,而應以整合現有各部門、各區域資源為重點,在整合的基礎上再進行“填平補齊”的工作。 

    以業務流為主線,將整合跨部門應用的資源作為重點。盡管部門資源是門戶網站的基礎,但是在各部門網站與門戶網站齊頭并進甚至領先門戶發展的情況下,門戶網站應優先整合跨部門業務系統涉及到的資源,各部門獨立業務資源的整合可緩后進行。 

    應該將門戶網站和本地各部門網站納入一個體系,進行統籌考慮。部門網站的建設以服務本部門職能為主,同時要考慮門戶網站和其他部門網站的資源共享需求,可以考慮制定地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使得門戶和各部門網站內容在一個統一的“規則”下發展,而不是“無序”發展。 


    問題五:門戶網站與應用系統成為“兩張皮”,網站前臺后臺相脫節。 

    建議: 

    制定政府門戶網站規劃時應當首先盤點并整合各部門現有對外業務系統。理清各部門當前系統能夠處理哪些業務,辦理這些業務需要用戶提供什么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門戶網站和業務系統之間信息接口的設計。門戶網站采集用戶信息形成辦事表單自動提交后臺業務系統進行處理,后臺業務系統在辦理過程中的任何狀態變更也應當傳遞給門戶網站,及時反饋給用戶。 

    各部門新業務系統規劃和開發時應當充分考慮與門戶網站進行對接。通過及時溝通和協調,在門戶網站上對新業務系統進行整合與宣傳,建立訪問入口,并完善辦事指南服務;按照新系統的要求指導門戶網站開發用戶信息采集和狀態反饋的頁面,保證新系統與前臺門戶網站間信息流順暢。 


    問題六:網站制度不健全,網站難以維持可持續發展。

        建議: 

    應制定政府門戶網站信息采集、報送、審核、發布和存檔制度,包括信息發布范圍、信息采集規范、信息編輯規范、信息報送規范、信息審核發布流程、信息存檔規定以及相關崗位職責等。 

    對用戶自行發布的信息,應有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辦法,保證信息符合相關法律和規定。制定政府門戶網站內容監管制度,包括監管范圍、監管流程和崗位職責等。此外,有公眾參與的欄目必須制定相應的意見處理制度。應當規定受理群眾意見的部門交接與處理程序,以及事項辦理的信息反饋周期,特別是受理群眾的咨詢投訴,必須形成責任制度,保證群眾意見得到及時處理。 

    各級政府應建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機制,將網站績效納入網站主管部門的績效考核。績效評估中應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和網站用戶進行評估的方式,以確保評估公正性和用戶滿意程度。 


    問題七:首頁設計追求“長而全”,尋找信息好似大海撈針。 

    建議: 

    政府網站的首頁設計應當強調網站特色欄目的推介。頁面布局應合理、清晰,并可以適當發布一些時效性較強的信息,但篇幅應盡量控制在兩個屏幕頁以內。 

    首頁布局應當突出網站的公共服務和公眾參與的功能。首頁打開后即可明顯展示出公共服務內容,并且可以利用首頁頁面左右兩條區域安排公共參與類服務,切實照顧用戶的使用習慣。 

    首頁內容應當突出部門或地方的特色。可以適當加入介紹本部門工作或本地獨特風土人情的內容,而且應當重視首頁頁眉的設計。但是,為保證瀏覽速度,首頁應盡可能減少使用多媒體技術。  


    問題八:網站建設與維護完全“大撒把”,一切問題靠外包。 

    建議: 

    在網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應當遵循政府主導、制度保障、專業維護的原則,逐步探索市場化、專業化管理的方式。 

    鼓勵和提倡將政府網站的技術工作進行外包。以彌補政府在網站技術環節的短板,降低網站建設成本,同時可將政府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政務業務上。建議引進第三方咨詢機構的智力資源。 

    不支持將網站上政務資源的內容維護和整合工作外包。外部力量可以提供內容建設思路和建議,但是不能夠放手讓外包公司負責,否則阻力重重,也無法將工作做好。 


    鏈接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1987年 國務院在北戴河召開了全國政府辦公廳系統辦公自動化工作會議暨全國政府辦公廳系統軟件交流會 

    1988年 全國政府辦公廳系統辦公自動化工作協調小組成立 

    1992年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行政首腦機關辦公決策服務系統建設的通知》 

    1994年 國務院辦公廳組織成立了全國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協作網,建立了理事會和咨詢組 

    1995年 十四屆五中全會發出“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號召 

    1996年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成立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1996年 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 

    1997年 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統籌計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信息化建設指導方針及八項原則 

    1998年 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 

    1999年 國家信息化辦公主改名為國家信息化推進工作辦公室 

    2000年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建設和應用工作的通知》 
    2001年 成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2002年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通過了《 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專項規劃》、《 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 

    2003年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了《 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聽取了國家信息辦關于電子政務建設的工作匯報 

    2004年 國務院辦公廳召開的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工作會議。 

    2005年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的意見》 出臺。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