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機遇與挑戰并存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2-25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國都駛入了信息高速公路,網絡工程迅速發展起來。其中,電子政務建設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和重點,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電子政務是以建立政府網站組成虛擬政府的形式,借助電子信息技術而進行的政務活動,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兩項職能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經過幾年的運營,我國的網絡建設初具規模,并極力與國際接軌。電子政務已經在我國各級政府中形成共識,整合資源、統一平臺和統一標準的建設思路日趨清晰。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便是我國電子政務技術創新與政府管理創新相結合的典范,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一個重要事件,它的運行開通,為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帶來深刻的影響。 

    欄目設置合理、內容全面 

    綜觀中央門戶網站,欄目設置合理,內容建設豐富,功能齊全。“政務公開”、“政府建設”、“法律法規”、“經濟建設”、“人事任免”等欄目的設置,都與我國政府變革遙相呼應,對當前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網站還開辟了服務于公民、企業、外國人的“主題服務”欄目、“公益信息”和“網上服務”等欄目,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寄管理于服務的改革特點。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除了政府內部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辦公這一基本的內容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政府間的電子政務,主要是指上下級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絡而進行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其主要有:電子法規政策系統、電子公文系統、電子司法檔案系統、電子財政管理系統、電子辦公系統、電子培訓系統、業績評價系統等。 

    (2)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主要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絡系統進行電子采購與招標,精簡管理業務流程,快捷迅速地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其主要有:電子采購與招標、電子稅務、電子證照辦理、信息咨詢服務、中小企業電子服務等。 

    (3)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主要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絡系統為公民提供的各種服務。其主要有教育培訓服務、就業服務、電子證件服務、電子醫療服務、社會保險網絡服務、公民信息服務、交通管理服務、公民電子稅務、電子證件服務,即允許居民通過網絡辦理結婚證、離婚證、出生證、死亡證明等有關證書。 

    積極作用凸顯、影響巨大 

    在互聯網技術及其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中央政府門戶網的適時開通,其影響是空前的,在社會建設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必將引起我國政府管理模式一場最根本的變革。筆者通過歸納總結,認為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手段。使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更加貼近公眾的服務型轉化,促進政務公開,改進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眾知情、參與監督,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做出決策的過程中,通過網絡讓更多公眾參與,有利于政府在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下,推動政府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進程。同時,網絡還是一個透明的“金魚缸”,政府部門的一切政務活動都將在網上公諸于世,這便于公眾知情,并且有利于監督。而公開透明手段,能有力地減少腐敗,提高政府廉潔度,增進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心。 

    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實現公共治理和諧,而要實現公共治理和諧,必須進一步改善公共治理的原則、結構、機制及手段等。加快政府管理創新,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服務型政府,不斷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正是將電子政務與政府機構改革、公共管理體制有機結合的過程,讓政府更好的了解社情民意、實踐執政為民理念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進一步密切政府和公眾的關系。 

    三、中國走向國際社會的必由之路。當前整個世界是由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主導的信息時代,充分運用靈活的信息手段,是各國政府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網上辦公具有透明度高、成本低廉、高效簡便的優點,電子政務已經成為全球的發展趨勢,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制定出詳細的時間表以推動電子政務工作。盡管我國互聯網起步較晚,但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及應用為我國趕超世界先進技術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因此,為順應世界潮流,與國際規則接軌,中國選擇電子政務走國際化道路也是勢在必然。 

    四、電子政務發展的助力器。政府對網絡的認同、對發展網絡經濟的重視,會相應帶動并促進全民信息化,彌補日益出現的嚴重的數字鴻溝。我國絕大多數公民對網絡還沒有什么深刻的認識或者說是正確的認識,對網絡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還缺乏切身的感受。政府網絡辦公將有助于公民增強網絡意識,減少由于日益嚴重的數字鴻溝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同時,各級政府紛紛利用國家基礎網絡資源,大力鑄造電子政務軟硬件環境,不斷推進政府上網和網上辦公,必將推動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快速發展。 

    五、公眾呼聲反映的最好通道。網站開通了“在線訪談”、“在線調查”和“總編信箱”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拉近了公眾和政府之間的距離,網民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以隨時隨地、不受任何限制的及時在線提交,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搭建了民眾和政府坦誠交流的橋梁。而網站以其開放、廣泛、及時與交互式等特點,為政府及時了解民意、民愿,采取反映民眾呼聲的措施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與渠道,從而推動了問題的解決,提高了政府執政能力與社會公信力。 

    六、“三個代表”的重要體現。“三個代表”本質要求是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先進的文化。電子政務是面向未來的政府政務,代表的是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建設電子政務,就是要著眼于未來的政府改革過程。電子政務從人民的需要出發,最大程度的發揮服務功能,助民便民;電子政務更是一種先進的網絡文化,傳統的人工管理手段已不適應文化發展的要求,必須積極利用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來調控和引導文化發展的要求。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不可否認,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對我國政府的管理模式的轉變與執政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和沖擊使政府行政的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政府管理面臨著來自多方位的壓力。因此,互聯網就象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機遇,另一方面受到嚴峻的挑戰。 

    一.傳統的管理體制與管理方式受到沖擊與挑戰。網絡以其高效、方便、快捷特點而稱道,互聯網使信息在全社會的共享程度空前提高,這就要求現行的管理體制與管理方式適應于這一變革。而傳統的管理體制與管理方式過于陳舊,辦事效率低,政府決策習慣采用垂直的方式進行,決策信息從上網下流動。而互聯網的應用,民眾可直接通過網絡獲得知情權、建議權,直接與政府打交道,因此,政府必須強化服務意識,樹立執政為民理念,改變過去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的服務態度和拖沓懶散的工作作風。 

    二.網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證。網絡安全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不但要面對病毒的破壞,還要防范黑客的入侵攻擊。由于我國互聯網運行時間不長,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著較大隱患。網絡與信息系統的防護水平不高,應急處理能力不強;信息安全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關鍵技術整體上還比較落后,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不完善,全社會的信息安全意識不強,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三.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與引導給政府增加了新的課題。網絡文化是一種先進的文化, 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給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文化與新的文化理念。人們熟知的在線聊天、發郵件、網絡游戲等等,但同時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挑戰。很多公眾,特別是未成年少年兒童,在沒有監護人的看護下,偷偷上網看色情網站,玩暴力游戲,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對社會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政府有責任、有義務規范管理網絡文化,建設與引導健康的網絡文化。 

    四.“數字鴻溝”挑戰政府的執政能力。互聯網是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由于歷史、地理條件等因素造成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也導致了互聯網發展的不平衡性。無論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是我國內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人群之間,比如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城市與農村、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富人與窮人之間在互聯網的利用上都存在著較大差異。而這些“數字鴻溝”問題,將極有可能導致他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造成新的不平衡,從而影響全民族的振興與國家總體發展。但“數字鴻溝”問題是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政府從戰略和長遠發展的高度,從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水平的提高、經濟發展及技術研究與產品的推廣等方面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所以說,這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挑戰。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