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電子政務要聞回顧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12-27

        2006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2006-2015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頒布實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實現重大轉變并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

    指導思想實現重大轉變

    電子政務“以民為本”指導思想的進一步明確,為各級政府正在抓緊制定中的“十一五”信息化專項規劃、電子政務規劃指明了方向。

    電子政務重心轉向公共服務還得益于以下幾個現實: 一是近幾年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和業務系統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政府先行”的效果比較明顯,提供為民服務的基礎條件基本成熟了,官員們對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政府職能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二是隨著網絡等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政務公開的推進,城鄉居民對政府服務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強勁的需求迸發也是促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的根本動因; 三是一些政府部門率先垂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利用電子政務實現為民服務的成功范例。這種情況下,從整體上實現電子政務建設重心的因勢轉移也就順理成章了。

    政府網站體系基本健全

    2006年第一天,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就迎來了一個開門紅: 經過三個月的試運行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這一行動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管理方式的創新,是提高政務透明度、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不僅填補了我國頂級門戶網站的空白,標志著我國政府門戶網站體系初步形成,也為各級政府網站在建設模式、功能設計、欄目設置和內容組織等方面指明了方向。200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的意見》,從組織領導、工作機構、運行機制、績效評估、培訓交流等方面對建立健全內容保障工作長效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在青島組織召開了“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研究和部署。

    中央門戶開通及其內容保障機制的建立,帶動了各級政府及各部門網站的建設熱潮。省級門戶普及率從2005年的90%提高到2006年的97%。除西藏仍以“西藏新聞網”代替門戶網站在中國政府網上進行鏈接外,其余各省級門戶網站已全部開通運行。

    2006年年初,我們預計的政府網站改版風潮在實踐中得到了印證,不少部委網站(交通部、審計署等)、省級門戶(廣東、海南、重慶、吉林等)進行了改版,地級、縣級政府門戶網站改版的更多。網站改版的主要動因有三個: 首先,經過前期實踐,網站運行在技術、內容、欄目、功能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需要通過改版來實現; 其次,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客觀上對全國范圍內政府網站建設起到了示范和指向作用,許多政府網站有意識地在向中國政府網“看齊”; 最后,政府網站績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網站評比工作普遍開展并受到重視。

    同時,與以前相比,今年各級各類政府網站的內容更加豐富,公共服務及互動內容有所增加。無論是否進行改版升級,各類政府網站在內容和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總的來看,信息公開的內容更多了,大多數網站更加注重了公共服務和互動內容方面的改進。

    上述變化得益于兩個方面的作用力量: 一方面,以建設透明、高效、務實、廉潔政府為目標,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在政府網站建設上得以體現,并發揮作用,這可以看作是政府網站建設的內在推力。另一方面,網絡的普及、權利意識的不斷提高,使人民群眾對政府網站建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可以看作是外部拉力。這兩種力量將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發揮作用,促進政府網站在內容、功能、風格、模式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強化公共服務漸成熱潮

    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步伐的加快,電子政務在引發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發生根本性變革方面的影響和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這一重點,2006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在促進公共服務方面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勇氣。

    以政務信息公開為突破點,努力打造“陽光政府”行動取得積極進展。自2003年第一份地方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廣州市誕生以來,各地及國務院一些部委陸續制定了相應的信息公開規定,政府網站逐步成為政務信息發布的主要渠道之一。與此同時,利用電話、傳真、互聯網等加強政府與公民之間溝通的內容也日見豐富,政風熱線、市長信箱、意見征集等網上欄目大受歡迎。許多地方政府網站在提供在線辦事服務方面也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路子。

    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各地進行了多種多樣的信息化實踐。廈門實施“陽光財政”工程,建立了財政資金在線監控系統,實現網上實時監控,做到“各單位花的每一分錢都能知道去向”。在浙江法院網上,網民登錄網站不僅可以查詢最新庭審公告,查看各類裁判文書,還可了解打官司的相關程序和費用,并下載文本格式,在線觀看一些重大案件審判的視頻直播。湖北104萬余名干部職工編制信息在互聯網上公開。浙江省湖州市招投標中心網站公示行賄受賄者名單,并對有不良記錄者實行相應制裁。青島市從2004年開始推行全市信訪信息系統建設,已經形成信訪門戶網、決策資源網、電子監控網和業務資源庫等“六網一庫”的信息網絡格局。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市政管理,極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整體水平。北京、武漢等城市的網格化管理不斷成熟; 廣州“數字市政”的實施,摸清了如“盤絲洞”一樣在城市地下盤踞了幾十甚至上百年的供水管、排水管、供氣管道等城市公用設施的“家底”; 部分城市的“信息亭”逐步成為“城市新傳媒、服務新渠道”; 更多的城市實施了“一卡通”工程,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以社區信息化為紐帶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在許多地區已經開花結果: 北京市東城的社區醫療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使所有居民看病走路不超過10分鐘,空間距離不超過300米; 寧波市的“81890”城區社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做到了一鍵聯系萬家、市民有求必應; 成都市溫江區“金溫江”建設工程、西安的電子超市項目等都有不俗的表現。

    大量實踐證明,應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社會管理和完善公共服務大有可為,不僅有助于解決傳統方法難以克服的困難,也極大地改進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對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望2007年,深化應用仍將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工作重心。除上述各項工作仍將進一步鞏固發展外,隨著“十一五”電子政務規劃的頒布實施以及國家信息公開條例的出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