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的電子政務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10-18

     曾任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兼總工;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開發和設計,深入研究探討企業信息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與實踐。 

    電子政務粗淺的解釋可以認為政務是核心,電子是手段。電子政務的本質在于:通過電子和信息手段,擴大了政府活動的領域,使政務的活動從原先單一的實體環境延續到虛擬環境,從而增加了政府行政的空間和資源,使政府行政輸出從原先直接的實體輸出增加為實體和虛擬輸出兩個通道。因此,電子政務能夠起到增強政府能力,擴大政府資源的作用。通過互聯網建立政府網站,通過與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整合信息資源,打破政府部門之間和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界限,使公眾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政府網站獲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務。80年代中期,我就作為電子部的代表參加了陳拂曉代表國務院秘書局組織的辦公自動化會議。20多年過去了,電子政務建設已在全國展開,成為國家信息化在一個時期的重點。中南海里的“海內工程”是我國政府行政首腦機關信息網絡化建設的開始,從辦公自動化起步,信息網絡化建設不斷深入,1990年,實現了全國政務信息報送的計算機網絡化,實現了政務信息互通與共享,大大提高了政府政務信息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開創了政府信息化的嶄新局面。我還記得胡啟立任電子部部長時,大概是1994年,他要去日本訪問,臨行前,把我們信息中心的人叫去交待,訪日歸來,要看辦公自動化系統。我們只好先搭建局域網,再加載部分數據,至今還有我們信息中心的人維護辦公自動化系統。

      說到電子政務,就不能不說金字工程。1994年18號文件啟動了三金(金橋、金關、金卡)工程。2002年中辦轉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繼續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和金融監管(含金卡)4個、工程,啟動和加快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盾、金審、社會保障、金農、金水、金質等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8個業務系統工程,進一步推進電子政務發展。到2004年,以金字為代表的12項工程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4月24日)將于08年5月1日起實施。信息化公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得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企業、個人和政府都將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受益。2002年8月《中國電子政務應用試點示范工程》正式啟動。國務院辦公廳和科技部組織實施的電子政務示范項目,其主旨是通過跨部門、跨地區的應用示范,重點推進四種類型的典型應用,為全國電子政務的應用起到示范的作用:一是增強宏觀管理指揮的能力。在中央政府的核心層(國務院辦公廳)示范重點是為國務院領導宏觀決策、應急指揮、政務信息和政務管理等四方面的應用提供科學高效的服務,并以證物資源數據庫整合應用為主要建設內容。二是增強國家行政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通過中央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的若干部委,如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外經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的示范,主要是在政府部門間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實現協同辦公、聯合審批、信息共享。三是推動各級政府之間的信息交換,形成統一的網絡政務環境。通過北京市、浙江省、青島市、四川省綿陽市、廣東南海市的示范,行政管理的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解決相應的統一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問題,擴展中央政府與各級地方政府以及不同政府間的政務工作的具體應用。四是促進政府為公眾服務的發展。通過機制創新,簡化業務流程,以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縣一級政府的示范,推進政府服務社會、管理社會的一系列的面向公眾服務,包括政務公開、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府為民眾溝通的“一站式”的服務應用。電子政務試點工程已順利完成,2006年已進入“十一五”,電子政務是發展的重點之一。從1986年各部委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開始的電子政務已走過20個年頭,這其中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經驗和教訓:從管理導向到服務導向。

      政府治理國家,工商、稅務都是極重要的管理部門,生產部門當然也重要,游戲有規則,生活有規則,公檢法是社會的執法部門,政策是政府部門制定的,政策執行情況還要監督,因而有人認為電子政務主要是管理,政府進行監管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也有不少意見,認為構建和諧社會,執政為民,政府的信息要透明,執法要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別是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的教導,三個代表的思想更是不敢忘懷,所以電子政務要以人為本。電子政務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首先在新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下,處于一種很高的戰略地位;是政府內部改革創新的動力和過程;電子政務是提高政務活動外部受益的重要方式。因而,電子政務應以服務為核心。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基于法律框架和道德約束,以人為中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統一的社會。政府有權制定法規和公共政策,可以做出制度安排,而這些法規、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當,都會影響到公共治理的和諧。而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公共治理的和諧與否,又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一定時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

      電子政務建設已有十二金字工程在建設和完善之中,又有金土工程立項被批準,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會增長的,土地沙漠化還在吞噬著土地,可耕種面積在減少,不管是不行了。真是各地官員要好好把土地管起來。但是金土工程之外,法院、檢察院系統是否也要立為金字工程呢?我以為不列為金字工程并不等于不重要,今天和金字工程立項之初已有很大變化,信息化大環境已經改變很多,信息化觀點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大家都知道建設信息化,發展信息化,工程是否以金字為招牌來冠名并不重要了。這么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電子政務建設是一個長期投入,不斷調整而且非常復雜的實施過程,《計算機世界》關于電子政務建設給出如下七條建議:政策變動對項目實施的影響;對項目實施進行風險管理;大項目的應對策略;取得高層領導支持和重視;有效管理供應商;邀請終端用戶參與;建立政府信息共享平臺等。上述建議是結合國內外電子政務發展歷程,提醒建設單位在實施過程中,對所提到的問題應予高度重視。盡管說冠名金字工程并不重要,但部委還是傾向于將自己管轄的工程稱之為金字,如金貿、金智、金旅、金衛、金信工程等等,這些在其他報刊上并不多見。

      金字工程,多為從中央到地方,國家立項,向地方撥款,發展順利,好比一棵大樹,樹干粗大,枝葉繁茂,但分支就不那么粗壯了,覆蓋面更大,但不平衡,到了省地縣市的建設就需要有地方配套資金。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系統實施起來舊友許多不同。社會上有種說法:所謂“縱強橫弱”,地方政府主導的橫向建設的趨勢越來越強,而原省部委直屬的縱向建設風頭在減弱,這也表明,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化發展已經深入人心,得到從中央到地方,從上到下的一致支持。地方政府有的提出:從實際出發,解決“條強塊弱”的問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對電子政務平臺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從而實現電子政務有“條強塊弱”到縱橫并行。

      電子政務建設多年來多重在外部表象,經過了開通政府網站,發布簡單信息的初步階段;后經網站互聯,提供動態信息和專業信息,發布有關法律法規,提供檢索功能和相關電子郵件地址,還可提供某些鏈接,這就到了提高階段;再進一步到了交互階段;用戶可下載表格和申報材料,通過電子郵件等和官員進行溝通和交流,能檢索專業數據庫,網站內容和信息定期更新;在線處理階段,用戶事務能在線處理,數字簽名被廣泛使用,信息安全得到保證,目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正處在這一階段;進一步發展到在線服務實現完全整合,政府日常事務被轉移到互聯網空間。對電子政務的評估也有許多討論,應以結果為主,結合過程績效;以外部績效為主,結合內部績效;以服務績效為主,結合監督績效;以業務績效為主,結合電子績效。要創造卓越績效就要創造績效文化,關鍵在于領導者的行為能力,如發現和培養人才,創造和鼓勵這些卓越績效思維,才能使電子政務建設走向更高級階段。

      發達國家電子政府發展的趨勢是:盡可能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放寬政府的行政管制,推行公共管理社會化和公共服務市場化,縮小政府規模,削減政府開支,調整、簡化政務的業務流程,提高政府運作的透明度,加強對政府績效,尤其是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的評估等。在電子政府發展的實踐中,都以政府改革為契機,把電子化服務為重心,突出公共服務方面的評價指標。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構建和諧社會,電子政務建設中,堅持中央監管、地方服務,以核心業務為主線,重在推進部門綜合應用,以整體性和實用性思維來構造整體電子政務的總體架構。

      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曾有監管論和服務論的爭論,但這兩種看法也并不矛盾,只是側重面不同。如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執政為民,信息公開透明,執法公正,更應以人為本,所以電子政務應以人為本,這就是今天的主題。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