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任務驅動的電子政務系統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09-11

    當前,隨著政務活動公開化、透明化以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呼聲越來越高,對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把政務活動、政府資源以及政府管理歸納到電子政務系統所解決的問題范疇,提出了任務驅動電子政務的概念,并對該系統中的關鍵技術進行了闡述。任務驅動型電子政務系統概念的提出,對于建立下一代新型的電子政務系統,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電子政務及發展

    電子政務是指運用信息與通信技術,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改進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實現政府協同辦公、政府業務流程信息化,為公眾和企業提供廣泛、高效和個性化服務的一個過程。它涵蓋了兩個電子政務的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電子政務的對象及擔負的職能。對內主要是各級政府之間、政府各部門之間以及公務員之間的互動,承擔政府的決策和管理職能;外部主要是實現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承擔政府對外服務和監管職能。二是電子政務的功能。首先是流程型的電子政府,政府向流程型電子政務轉變,是公務活動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的基礎,是現代政府的重要標志。

    目前多數電子政務的研究都提出了在電子政務系統中引入了工作流技術,主要都集中在如何用工作流的技術手段去解決電子政務流程化的問題,關注點集中在政府活動上,意圖通過對政府的具體的業務操作進行分析,以建立一個面向業務操作的,面向工作流分析的,具有輸入、輸出信息要求的政府業務操作模型。上述研究的重點,主要針對于電子政務的功能上,都忽視了對電子政務的職能和對象的研究。

    國內從80年代開始的電子政務建設實踐,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辦公自動化平臺的建設和業務應用系統的建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辦公OA系統,公文交換系統,檔案系統,人事系統,考勤系統,財務系統,網站發布系統等等,從對這些系統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提供給用戶的是一種面向功能的視圖。從用戶角度看,呈現的往往是各種各樣的功能菜單,如公文管理、會議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報送等等以及針對各種具有專門功能的業務系統。面向功能的視圖存在幾個主要的矛盾:一是功能之間往往彼此獨立,難以實現信息交互和共享;二是當政務活動涉及到多個功能時,用戶往往需要在不同系統之間進行切換,因此用戶需要擁有不同系統的多個帳號;三是無法能過系統實施和履行政府的管理職能(這是最致命的缺陷)。

    二、任務驅動的電子政務系統

    總結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現況,筆者認為,要實現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政務系統,必須要用OOA的方法對政府業務進行分析,從問題域開始,重點是確定電子政務系統的應用領域,即政府的業務范圍,通過對問題域中的領域對象進行抽象和分析,不斷發現領域對象之間的關聯關系,按照OOD的思想去設計和構造電子政務系統,才能建設出符合現實規律的電子政務系統,實現信息化、電子化政府的要求。

    建設電子政務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通過運用OOA的方法對電子政務系統進行分析,認為,除了政務活動本身(這是以往電子政務研究和實踐主要的關注點),還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政務活動的參與者,二是政務活動涉及到的政府資源。不斷探索和加強對活動、資源、人及其三者之間的關系和規律的研究,才是解決當前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本文提出任務驅動的電子政務概念,即是在對上述三個方面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和得出來的,其主要的概念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1、用任務提供政務活動的統一抽象

    在長期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實踐以及與客戶持續的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政務活動往往是事務性的,而且這種事務性是符合政府規則和流程規范的,這些各種各樣事務的集合,構成了政務活動的主體。

    實際的政務活動紛繁復雜,要建立這種公共模型,必須有一種統一的模型來描述,這是解決電子政務系統體系結構的根本性問題。我們采納了任務的概念來描述政務活動。任務的概念與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工作、事宜的概念有相似之處,所有政務活動的過程都是完成任務的過程,任務是為完成一定目標而組織起來的,以公文收發為例,發送公文是一項獨立的活動,在實際系統中,要完成公文發送,通常要按照起草公文、部門領導審核、上級領導審核、校對、文印、分發等多個小的步驟,我們將這些小的步驟就定義為“任務”,顯然,任務是政務活動事務性的最形象的描述。

    2、把資源納入到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源是政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務活動實際上是伴隨著資源在不同任務之間使用、調度的過程。

    資源包括:資料、經費、場所、時間、計劃、職能、權限、工具等。

    通常情況,一個任務受本單位或部門職能范圍限制,并在工作計劃內形成。生成任務時,應當充分配置該任務所需資源,如辦文所需資源參考資料、依據文件、完成時間等,辦會所需會議場所、文件、資料、交通工具、會議議程等,辦事所需材料、交通工具、聯系名單、經費等。這些任務有些是單位或部門職能規定的日常事務,有些是工作計劃內的事宜,有些是領導交辦的臨時任務。

    任務所需資源須動態管理,如添加、減少、變更、維護及評估,以滿足任務配置需求。同樣,這些資源也應被團隊使用。

    將資源納入到電子政務系統管轄的范圍,可以很好的實現資源的跟蹤紀錄,使資源使用和消耗都能夠得到有效管理,真正做到“正確的人使用資源”、“資源正確的使用”。

    3、用任務實現組織和團隊管理

    政務活動的事務往往是在特定的組織范圍內發生的。任務被分解到每個團隊成員,同時被明確了可執行的量化信息,包括任務的內容,任務評估和指標,任務目標和期限。任務模型涵蓋了活動在不同成員之間的流轉過程,通過活動把成員有效組織起來。按照政務活動的規律、規范,通過有效的,預先制定的任務的流程,通過合理的任務分工,保障了工作制度的正確施行,從而實現了對組織和團隊的有效管理。

    4、協同和管理是任務模型的外延

    協同的目標是保證政務活動快速、有效開展。要為組織成員提供面對面的交流的手段,保障溝通無障礙,要在電子政務系統中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使用戶“身臨其境”。

    任務概念的最終目標是響應現代政府的需求,推動政府的職能轉變,規范政務流程,優化政府運行機制,提高行政效率和信息資源利用,增強回應公眾呼聲和社會需求能力,不斷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總結起來,任務驅動型電子政務的三個重點,概括起來就是基礎、集成、協同。

    基礎,即信息交換引擎、操作人員管理、任務中心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公務事件監控、鏈接接口標準。

    集成,即將所有與政務活動有關的信息管理系統,按功能欄目劃分和接口鏈接標準,無縫隙地集成到本平臺上。

    協同,即把整個政務活動的精髓(協商、合作、程序)和交流手段(即時通信、提醒,文件共享、更新,資料推送、同步,項目管理、跟蹤,等等)有機結合在一起。 

    三、任務驅動電子政務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和難點

    1、工作流

    任務作為政務活動的最小單位,單獨使用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多個任務為完成特定的事務而組織在一起,才能構成并滿足實際的業務需求、從而達到特定的目標。任務之間并不是獨立的,任務之間的關系也是很復雜的,最普通的關系包括串行和并行關系,比如,A任務完成之后才能完成B任務,則A任務和B任務之間就是串行的關系;A任務完成之后,可以同時開始B任務和C任務,則B任務和C任務就是并行的關系;簡單的串行和并行關系也可以嵌套起來構成更加復雜的關系;除了以上這些,任務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比如,不同領導可以分管不同的業務,當有任務提交上來后,將會根據任務中包含的業務參數自動交付不同的崗位處理。

    工作流管理系統則提供了解決上述任務之間關系的有效手段,它是任務驅動的電子政務系統的核心,是構建政府內部統一的協同工作環境的支撐。

    工作流技術在企業中應用較為廣泛,面向的是企業中規則簡單的、變化較少且規范化的業務流程,如企業中的請假、報賬,還有企業訂單系統等等。政府業務相比較企業,則要更復雜,自由度更高。公文處理、行政審批就是其中的典型需求,這樣的公務活動,往往涉及多個環節,涉及多個人員,而且同樣的一個業務,在不同的部門,不同單位又可能會產生變化;而且,政府部門人員變化、升遷都較為頻繁,要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流傳,傳統的工作流技術難以適應。

    為了避免“重新發明輪子”,可以使用傳統的工作流技術作為底層支持,構成了穩定的核心業務引擎。在此基礎上,對工作流系統進行擴充:擴充工作流的功能,使工作流引擎支持復雜的政府業務,包括對串行流程、并行流程、混合流程的支持,對流程分解、自動計算節點的支持;豐富工作流環節的內容,使每個環節包含更多的屬性,并且將崗位和工作流環節結合起來,提供工作流自動化的有效手段;為工作流增加了表單支持;提供良好的表單定義、流程定義工具和流程部署功能。

    2、資源

    政務活動真正貫穿的,除了最主要的活動流(或事務流),其次就是資源流。政務活動的過程,往往伴隨著資源(如資料、經費、場所、時間、計劃、職能、權限等等)的流動過程。資源的表征,類似經費、場地等等都是可以量化的實體,容易進行抽象。而像職能、權限這些資源,難以進行抽象和描述,而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加難以抽象,這是任務驅動電子政務系統中的難點問題,也是下一步研究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管理

    任務驅動型電子政務系統的管理功能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績效考核。任務驅動的電子政務系統引入了工作流,通過其提供的底層技術支持,政務活動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已經通過任務的完成過程轉換成了工作流的數據,這樣,每個公務員所完成的工作情況、在工作中對資源的調試情況,都保存在電子政務系統中,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支持和實現公務員績效考核。二是監控和監管。當前,隨著政務活動公開化、透明化,建設服務型政務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尤其是近年來對審批監管、電子監察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要能夠應對這些新的需求。任務驅動的電子政務系統,是支持這些新的需求的,因為政務活動的情況都已經記錄在電子政務系統中,所有公務員進行的活動,對資源的調度過程等,都有據可查,可以通過向外提供相應的接口,以支持內部或者外部系統對于監控和監管的要求。 

    電子政務系統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政府管理職能,支持政務信息的知識和發現過程,要利用數據挖掘等技術,挖掘保存的不同層次的信息,發現隱含的一些政府管理和服務規律,有助于實現知識化政府。

    任務驅動型電子政務的概念,打破了過去“OA”的概念,緊貼“電子政務就是政務活動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理念,抓住“集成、簡捷、協同”要點,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先進手段,體現“安全、實用、有效”的特點。要建立實際的任務驅動型電子政務系統,要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建立適合政務活動規律的工作流系統,相比較于企業應用,政務活動更加靈活、也更復雜,必須借鑒面向企業的工作流系統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政府特色的流程管理系統。二是要解決政府資源的描述模型問題,這是任務驅動型電子政務系統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工作。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