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工程切忌盲目“外包”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10-30

    近年來,電子政務工程外包逐漸成為鼓勵采用的方式。或許若干年后這種方式會成為發展的方向,但就像我們做任何事一樣,現階段這項工作也不可盲目聽從和跟進。工程外包的目的是要在省事、省錢的基礎上把工作做好,但筆者見過不少的項目,外包的結果并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反而使自己陷入對方設計的陷阱。

    現實中這樣的事例并不少見:在情況不明的前提下為外包而外包,輕率地定下外包的調子,有的甚至是領導先定下了框框,確定了合作方針。比如請有實力的運營商投資建設系統,我們只要付每年的使用費就行,沒有額外的負擔。這聽起來很不錯,也符合國際慣例,但實際情況是有的時候我們出了更多的冤枉費。

    因此,我們必須對下列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關注:

    一是抬高項目的基價。把本應列入對方的基礎設施成本算在我方頭上,如光纖接入設備等,變相成了政府出錢幫運營商搞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存在虛高項目費用的現象。比如,盡管說是“不管建設,只管使用”的“交鑰匙工程”,但使用費多少的依據多是根據企業的建設費而來,而作為委托方的我們因不管建設也就不了解建設真正用了多少錢,只能是人家說了算。

    二是偷梁換柱。常見的情況是承包方用已有的設施和資源。比如你要建一張網,他就在一個已有的網中劃一些通道給你,這樣的網看不出某個設備是否被占用或占用程度的情況,其實際性能可能要降低,而且你還不能享有作為共享網眾多成員之一的成本價。

    三是全面控制留下陷阱。電子政務建設初期應用規模和形式是較簡單的,不少需求看不到、想不到,而對方掌握資源的設置和配置權,這就直接導致了其在項目建設上的雙方合同書中留下陷阱和機關。比如包點數收費,給你一個較低的基本點數,以后要擴展由對方來控制收費。表面上政府辦公室出錢不多,但攤到各單位費用的總數很大;還有限制應用,在這個網上你只能搞公文處理,如要搞視頻會議,就要另收費,要部署新的應用也要收費;其次是限制資源整合,這張網只能辦公室系統使用,其他部門、系統就不能用這張網,否則費用要另外算。筆者曾在某地參與解決這類麻煩時,就聽到外包企業“理直氣壯”的說法:“你們規范統一地發展了,那我們還有什么錢賺啊”。

    以上種種可見,現在所謂的很多“外包”也許只能滿足短時間、低水平應用的需要,一旦要提出進一步發展、拓展的需求,則每一個要求都意味著是一輪新的談判,而且主動權在人家手里,我們基本上沒有還價的本錢。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目前不少工程外包做法的實質,就是一個對虛高估價工程的分期付款,甚至還包含著資金使用的成本,這就造成財政浪費。更不可接受的是,我們得到的是一個“卡脖子”、沒有發展自主權的工程。一旦我們的電子政務事業協調、規范、整合、共享、統籌發展了,最大的受害者將是從事電子政務建設的企業,以及這些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這是我國電子政務成為最大的浪費行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當然,話說回來,工程外包本身沒有問題,但它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成熟的外包市場,是個有競爭的市場。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必須理性地實施工程外包,要通過競爭選擇外包合作者,并要能控制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掌握主導權。外包就是一種融資的手段,不存在人家給我們投入多少的問題,我們不欠什么,我們同樣是理直氣壯地在用我們自己的錢。項目的招標、建設方案、工程的監理等各方面的規則,自己必須要有制定的決定權,并參與和監管。

    二是明晰占用資源。要清楚外包工程資源占用,不輕易相信單方的說法。比如同樣是外包建一張網,是用租交換線路組網還是用傳輸線路的組網方式?是共享方式還是獨占方式?這兩種方案對于承包方來說,成本就有天壤之別,如果我們自己不清楚這個情況,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會上大當,而且還會影響到以后的發展。這里,筆者建議,如果外包,最好還是采用租傳輸線路組網方式。

    三是不留后遺癥。要始終清醒地認識到“項目外包”就是買服務,不能為企業留下任何資源控制權。比如網絡的匯接點,必須要在自己的控制場所中。要明白我方與企業間的關系就是一個干凈的資源租用關系,至于資源怎么用,企業無權干涉。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