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問政是一項民生工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0-03-01

    眼下,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不少民眾期待網絡問政能成為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更是期待,新的一年里,各級政府將網絡問政當做一件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去打造,使網絡問政成為一種時尚。

    早在2007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就明確提出要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2008年6月,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時更是特意到強國論壇與網民交流;去年兩會前夕,溫家寶總理親自走進新華網,與網民在線交流;而今年兩會前夕,也就是2月27日下午3時,溫總理又接受了中國政府網、新華網的聯合專訪,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2月28日《新華網》)。

    顯然,兩位國家領導人如此身體力行,親自上網體察社情民意,除了說明網絡在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還說明黨中央和人民政府對網絡問政、網絡民意的高度重視。而令人稍感遺憾的是,從國家領導人到很多地方官員,都在以開放的視野和心胸對待網絡問政,但仍有不少地方官員對于網絡問政采取封閉的視野、僵化的思維和單純強制的管理方式。一些地方干部對網絡問政遲遲顯得“不感冒”,有的基層干部對互聯網甚至存在明顯的對立情緒,認為網絡問政不過是飯畢茶后的娛樂之事,沒什么大不了的。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發布《中國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報告(2009年)》,報告稱對中國43個省會城市和較大市的政府門戶網站集中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網站不及格。部分網站只重形式不重內容,欄目為空置。有的網站提供的信息陳舊錯誤,如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有誤等。

    說實話,官網不及格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遠的不說,去年年底就有媒體報道,河南某市的官網“一張老臉,三年不洗”。毫不客氣地說,一些地方如此輕視網絡的作用,連基本的硬件都忽視,還談何重視網絡問政,重視網絡民意呢?

    時下,互聯網不僅已成為人們進行溝通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成為廣大網民反映民情、表達民意,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渠道。同時,互聯網絡的飛速發展,也為各級領導通過網絡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而到網上聽民聲、集民智、解民憂,也成為當前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黨一直在強調要走群眾路線,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深刻變化,走群眾路線自然也有了新的方式,如今群眾都走網絡路線了,黨政干部就更該及時跟上。

    當然,政府打造網絡問政平臺需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硬件設施要跟上去。要不斷提高這個服務平臺的應用價值和服務功能,不能動不動就出現網頁打不開或死網現象。二是要體現網絡快速方便的特點。網絡建成后既不能不及時更新內容,也不要發布無時效性的信息,更要力避虛假信息。三是要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不能將網絡問政簡簡單單視為發布一些信息就可以了,而要對市民反映的相關問題給予及時釋疑并解決,同時要根據市民實際所需不斷調整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

    以上幾方面的問題若不能很好地解決,網絡問政的實際功能將被弱化,搞不好還給市民“忽悠人的玩意兒”的感覺,反而傷害了網民與政府的感情。換而言之,唯有切實重視并解決完善網絡問政過程中的這些問題,才能真正使“上網交心下網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成為一種良好的工作常態。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