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云發布了《用云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國內首份用云量專題報告,通過覆蓋全國351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用云量”指標,精確反映了各地市場主體在云端的活動狀況。
該報告強調,“數據”是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性要素,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新能源”。云就是存儲、輸送、加工、應用這一“新能源”的基礎設施,而“用云量”則是衡量這一“新能源”投入和消耗的關鍵指標,是一時一地數字經濟發展熱度的“晴雨表”。
從具體內容來看,報告展現了2017年全國“用云量”快速增長的特點,2017年下半年全國“用云量”總量較上半年環比增長66.5%,年化增長率達133.1%。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再上臺階,較去年同比增長138.6%。
具體到地域分布,“用云量”則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廣州等一線城市,且正向規模較小的城市快速滲透。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香港“用云量”年化增速達到595.6% ,也可以排進全國城市“用云量”的前 20名。
從行業分布看,互聯網行業是云計算誕生之地,也是云計算最早商用落地之處,目前仍然是云計算消費的絕對主力。2017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用云量”占全國總量的79.1%。不僅如此,互聯網行業整體的“用云量”還在保持高增長,且行業內部不同板塊之間的“用云量”呈現分化趨勢。
同時,傳統行業也正在急速數字化轉型,“用云量”醞釀出新的行業增長點。例如,在政務領域,2017年政務服務“用云量”增長超過十倍,在新技術驅動下,公共服務正快速推進數字化、遠程化,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同時,傳統產業“用云量”年化增速達到278.6%,位列增速第二名。這一結果也從側面表明,各行各業數字化進程正在快速推進,且已取得積極成果。
此外,該報告分析顯示,“用云量”較大的城市,數字經濟規模相應較大。同時傳統行業“用云量”增速較快的省份,數字經濟也增速較快。“用云量”已經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熱度的重要風向標。
目前,各個行業正在積極探索適合自己數字化發展的道路,盡管數字基礎設施的搭建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是,云計算對數字經濟的促進作用已經非常明確且顯著,數字中國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