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IBM公司在北京發布每兩年一次的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洞察報告。今年,這份被業界定義為“全球產業變革趨勢的報告”的主題是“重新詮釋邊界”,大意為這個時代各個行業的邊界正在消失,但記者從這次IBM的發布的趨勢和IBM各位大佬的詮釋來看,這次趨勢報告有幾個關鍵詞,其一是“破界”,其二是“反擊”,其三是“共享”。
這是人人、行行皆在“破界”的時代
為了保證全面性和普遍性以及權威性,今年的調查,IBM依照慣例依然是“橫掃”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公司的頭頭腦腦:對70多個國家、21個行業的超過5200位CEO、CMO、CFO、CIO和其他業務高管進行調研。IBM將這些CEO、CMO、CFO、CIO等稱為CXO。除了面訪面談進行分析,IBM這次還動用了智能系統,IBM看家的“沃森”系統來對高管們的進行開放式的問答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這些CXO們對目前這個時代變化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各行各業的原有邊界正在消失”,言下之意,人人、行行都在“破界”。
“進入數字時代以來,行業邊界日益模糊,行業融合趨勢凸顯,中國最具有前瞻性的高管們也發現了這一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商機與威脅。”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天義在趨勢報告會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競爭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Yong Eum Ban,韓國《中央日報》媒體網絡首席財務官表達了和王天義一致的觀點。應該說很多被調查的人都表達了幾乎一致觀點。
因為一切都在“破界”所以現在到未來的格局就充滿的不確定性。“很難預測競爭格局會是什么樣子。”一家美國數字營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相鄰行業的玩家會試圖闖入我們的領地嗎?建筑公司之類的企業會來和我們競爭嗎?”
隱形的敵人更可怕,必須主動反擊
和以前不一樣,被調查的CXO們一個“破界”的時代,最大感受是不知道自己的敵人在哪里?老牌廠商所面臨的威脅卻是來自于采用完全不同商業模式的新進入者,以及那些不受舊有基礎架構制約的更小、更敏捷的企業。就像誰也無法預測UBER會顛覆出租行業一樣。
IBM和全球CXO們的結論在在“破界”時代要“警惕不易察覺的競爭對手”。行動起來的方式,不是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反擊。
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高級合伙人、戰略與業務分析總經理Steven Davidson給出的反擊建議是三方面入手:“將所有最重要的決策權下放給那些最貼近客戶的人員;通過改進計劃,建立新的合作關系,與盟友共享關鍵資源實現互惠互利;抓住中間環節,刺激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IBM以蒙牛為例,蒙牛與IBM合作利用社交等種種手段精準捕捉消費者喜好,來進行營銷,同時對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通過編碼技術、設備互連和系統集成等創新技術,蒙牛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奶品溯源管理平臺,精確監控和記錄蒙牛每一件產品從工廠到客戶端的流通渠道,從而有效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增加運營效率。
而另一個例子是戴姆勒公司的Car2go新服務,它讓戴姆勒公司從汽車制造商變成了制造+服務的公司。這種服務能幫助戴姆勒公司為其用戶找到最便宜、最快捷的出行方式,同時還能分析各種交通狀況,在用戶出行時提供包括火車、自行車租賃、出租車和拼車在內的最佳組合建議;另外,它還能根據用戶對速度、成本或舒適度的不同偏好,為其提供不同的出行路線。借助IBM SoftLayer云平臺能力,戴姆勒公司還能實現對客戶的分類以及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從而在幾秒鐘之內給出最佳出行路線建議。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GregorPillen對目前“破界”時代比較成功的企業,包括中國的BAT、亞馬遜、UBER等進行分析,他認為:“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不斷‘破界’,是因為他們是平臺公司,建立了龐大的新生態。在互聯網+的大潮下,一個成功的企業應當具有重塑整個行業的魄力,能夠迅速摧毀他們前方一切障礙,通過開放合作、創造全新的生態體系。
而成為平臺和生態系的公司、建立共享經濟,其中有關鍵就是利用利用新技術,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這些成功‘破界’公司背后都看到技術的力量。關于此CXO們已經達成共識。
IBM的反擊以及IBM的轉型
IBM作為IT產業的代表,目前IBM公司也在轉型,而這也是眾多客戶關注的焦點,IBM如何看待自己的潛在對手,IBM如何推動自己的“新三板”業務?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副總裁、高級合伙人唐青認為,IBM的業務鏈很長,,主要的隱形對手來自各個細分業務鏈上,比如Cloudant這樣一家公司,該公司的數據庫技術可以使開發人員創建下一代移動和Web應用程序,Cloudant技術為應用程序開發者簡化了數據庫管理,Cloudant一共只有大約60名員工,但卻擁有2500多家客戶,其中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公司比如三星、Adobe和諾基亞等。所以她認為未來的IT“潛在對手”、“潛在敵人”會是那些需要用到IT的非IT公司,比如亞馬遜,最后因為這樣的非IT與IT的融合,這樣的跨界和“破界”,成為IT領域的新競爭對手。當然IBM應對的方法是收購,“買下!”Cloudant目前已經被IBM花30億美元買下。
IBM大中華區戰略部總經理郭繼軍認為,從開放和構建新生態的維度看,IBM正在不斷用新的思路來構建公司的新業務模式和技術體系,如果大家注意,“API”事實上是IBM在平臺化和開放化上的關鍵特征,目前IBM的很多平臺包括生態伙伴模式中都是通過開放的思路來組織。
事實上IBM正在進行非常多元的嘗試,包括收購天氣公司、醫療公司等,通過這樣的模式IBM正在向數據運營服務領域滲透,從IT工具公司IBM向數據運營公司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