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GDP增長7.4%,當前,經濟又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15年,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信息因素”是認識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的一個關鍵視角。
總理給中國經濟服下“定心丸”
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就中國經濟的前景給全世界服下“定心丸”。
李克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不會“硬著陸”。現在中國經濟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數增大,即使是現在的速度,增量也很大。經濟運行處在合理的區間,可以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
總理的底氣來自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數據。就在同一天,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一組關鍵數據,進一步說明中國經濟仍運行在合理的區間。經濟增長7.4%,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僅2%。專家指出,這4個指標配合在一起,可以更深刻地反映中國經濟全貌。此外,7.4%在主要經濟體中仍屬最高水平,背后的經濟總量依然龐大。
中國經濟的運行緣何會在中高速增長的同時趨于合理,原因很多,李克強特別提到了互聯網的作用。兩個月前,他親自到浙江“淘寶村”調研,一個700戶人家的村子,開設了2800多家注冊商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售出超過3000萬件的各類商品。這就是互聯網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寫照。而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系列數據中,“信息因素”成為支撐中國經濟新常態和結構優化的最重要的戰略定力之一。
信息服務業推動經濟結構優化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GDP比2013年增長7.4%的同時,經濟結構發生了一些深刻的、帶趨勢性的變化。從速度看,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快于第二產業的7.3%,更快于第一產業的4.1%。從塊頭看,去年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提高到48.2%,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除此以外,投資、進出口、消費三大需求結構中,最終消費的比重也在提升。
2014年,盡管傳統行業困難比較多,但中國經濟新的動力正在加快孕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馬建堂強調指出,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工業中的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均超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比也明顯提高,這是工業內部發展的新動力。與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新興業態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快遞業務量增長51.9%。P2P即網貸高速增長,電信消費、信息消費都是比較高的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2014年全社會的全年勞動生產率增長7%,同時,單位GDP的能耗下降4.8%,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升一降?馬建堂分析指出,服務業在成長,與互聯網相關的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成長得快,而且能耗比較少,能耗比較多的重化工業在減速。
在投資、進出口增速回落的同時,消費的快速拉動是2014年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亮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而網購成為推動消費增長的最強動力。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比2013年增長49.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4400億元,增長56.2%。
此前多份報告預計,在2020年中國的電子商務規模(包括B2B在線交易)將達到43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經濟體。其中,到2020年,網絡零售交易額將約占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6%,達到10萬億元,平臺型電子商務交易仍是主流,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