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電子政務效益的經驗與做法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5-10-17

        受互聯網泡沫破碎的影響,電子政務的效益問題從一開始就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早在2002年筆者就提出了“留心電子政務又成互聯網泡沫”的警告,國家信息中心也就此問題召開過專門的研討會,提出了一些提高電子政務效益問題的建議與做法。從這幾年來的電子政務建設實踐來看,各地在提高電子政務的有效性方面有很多有價值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其他地方和部門借鑒。
    這些做法和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強電子政務的總體設計。總體設計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統一規劃電子政務網絡,避免重復建設與無謂的浪費。關于這點,江西省電子政務網絡工程建設非常有代表性。目前,連通所有省直部門、11個地級市和所有縣(區)政府的電子政務專網統一由省政府投資建設,江西省政府要求各電子政務業務系統都必須依托這套專網,各單位、各級政府不得單獨組網。對經濟落后地區和正在開展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地區來說,這種方法很值得借鑒。第二就是注重電子政務業務系統的統一性。如甘肅省平涼市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和河南省鞏義市電子政務建設。這些方式特別適合地級市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其特點是通過行政服務中心與政府門戶網站的結合,借助于電話、信息亭、呼叫中心等傳統服務形式,構建符合群眾需要、便于群眾操作的電子政務前臺-后臺服務體系。
    2.運用市場機制鼓勵社會各方資本參與電子政務和信息化的建設,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在這方面,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經濟落后地區都在進行這樣的嘗試。
    在經濟落后地區,主要是通過各種措施吸引金融機構、電信企業或其他大型企業參與電子政務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如河北省衡水市在建設行政服務中心及其相關的電子政務與信息化項目時,就通過地皮優惠、將行政服務中心的各項收費項目交由某家銀行結算等方式,來換取有關銀行出資完成這些硬件設施的建設;江西省贛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也是采取類似方式建設行政服務中心及其相關的信息化項目。就國外的情況來看,為了克服政府信息化建設資金不足,韓國政府采取了“先投資、后結算”的融資方法,使得韓國政府獲得了大量的民間投資。
    政府投資是有限的,關鍵還在于各類企業及民間資本。為此應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首先應該吸引國內外有相當經濟技術實力的企業投資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它們的投資示范作用,帶動民間資本、私營企業參與信息化建設。
    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外包模式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并被運用到信息資源建設、網絡安全、甚至是網站的運營與維護等諸多方面。但是,在具體的運作方面,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地方通過政府采購與招投標的方式鼓勵全國各地有實力的IT企業參與其中,有的地方則是與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合資或合作關系,組建新的公司建設、運營本地的電子政務項目。
    實際上,電子政務的專業性決定了一個政府部門無論從職能還是體制上,都不可能單獨培養一支隊伍來進行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所以,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上可以采取外包的模式,政府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政務”上,這是電子政務建設能夠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一環。政府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授權企業參與籌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這樣,既能夠減輕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也可通過企業產品開發、技術咨詢與服務、數據的商業再開發而獲得利潤,進而帶動信息產業的發展,使電子政務建設進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3.探索有效的電子政務提供方式。電子政務建設不缺概念和口號,缺的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當前,對很多地方而言,純粹的基礎設施建設過程已經初步完成,如何整合現有信息基礎設施與信息資源、通過易于為老百姓所接受的形式提供更多信息服務內容的電子政務業務,是各級地方政府進行政府管理創新的重要著力點。在這方面,上海市市民信箱的嬗變非常值得參考和借鑒。
    本來,市民信箱是很多政府門戶網站都具有的功能,其內容是,公民通過電子郵箱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有關情況、希望解決有關問題。這其實是一種最原始的形式,其作用仍然比較有限。
    而2004年8月18日上海市政府開通的“市民信箱”則將互聯網時代的郵件郵箱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市民信箱”是一個實名制電子郵件服務系統,每個郵箱10M空間。與普通電子郵箱相比,“市民信箱”除了具有電子郵件的收發功能外,還可為個人定期發送各類繳付記錄、公用事業賬單、信用卡對賬單、個人信用提示、駕駛員違章通知等個性化信息和政府公共服務信息,為市民提供一個便捷、權威、安全、誠信的信息服務平臺。實名制信箱地址還可作為網上身份認證的依據,成為市民通過網絡辦理各類業務的“鑰匙”。根據上海市市民信箱電子郵件系統管理中心計劃,“市民信箱”將不斷拓展郵件的接收方式,盡早開通統一消息服務系統(UMS),屆時,市民還可通過短信、傳真和語音電話等方式接收郵件。
    4.積極開展部門的信息服務。除了“金”字工程外,一些非“金”字工程的部門業務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在信息服務方面實現信息化和網絡化,如“中國郵政名址信息系統”和“科技部政務門戶網站站內信息檢索平臺”等。再比如,衛生部也正在將涉及食品、環境衛生、放射、職業病、傳染病、化妝品等各個方面的1000多項衛生標準放到網上,供全社會免費查詢。這些部門的信息服務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不僅能夠方便人們的信息查詢,更重要的是將有力地促進現代信息咨詢服務業的發展、實現中辦發[2004]34號文件的目標。
    總的來看,我國電子政務仍然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建設與完善。這里介紹的提高電子政務效益的各種做法和經驗,從不同的方面為深化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很值得人們去學習與借鑒。衷心希望今后能夠出現更多切實可行的電子政務實現方式,以不斷開拓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務實現之路!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