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 電子政務發展新的機會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3-03

    政府部門如何實現相關業務的信息資源共享,同時不形成相互業務之間的可能重復?近來,一系列政府業務驅動下建設的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換言之,由若干核心業務相關的政府機構“共同規劃、聯合管理”的跨部門信息平臺和配套信息交換流程,既達成了提高業務效率的目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電子政務的投資,不同的政府機構在業務驅動下構成了新型的“合作聯盟”。

      規模經濟是信息化的核心發展機制之一,信息化建設從來沒有領域的區別,跨部門信息共享順應了這一規律。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的優勢在于:大幅降低電子政務建設成本,減少不同政府機構業務沖突和重疊,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監管績效。電子政務的逐步深化、降低投資風險和提高投資效益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跨部門信息共享可以使業務相關政府機構共同分擔財務和技術上的風險,分攤軟件和硬件的投資,同時,政府執政能力得到提高。

       從目前來看,政府機構之間可以形成如下兩種跨部門信息共享聯盟形式:

     “參與-參與”型:這將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合作方式。國內典型的成功案例為中國電子口岸綜合服務網站(www.chinaport.gov.cn),作為稅務、外匯、海關、質檢、公安等國家行政執法部門聯合建設的綜合網站平臺,提供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數據交換和聯網核查,并向企業提供網上辦理報關、結付匯核銷、出口退稅、稅費支付等實時在線服務,由諸多政府部門實現廣泛參與的合作成果。這類型的跨部門合作需求是廣泛存在的,例如:質檢總局與衛生部在應對口岸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需要相互通報相關重大政策和工作信息,共同研究部署重大防治工作,這就為跨部門信息平臺建設提供了現實需求。

    “主導-配合”型:典型需求例如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建設,需要以公安部門主導,交通、衛生、城建等部門廣泛參與,以保障聯動系統的適應性、兼容性、共享性,從而保障系統能夠實現集各種城市應急部門的接警、調度于一身,能迅速處理城市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甚至是居民小區管理部門共享信息,達到多部門聯動,處理和預防危害公共事件的發生。

      成功的跨部門信息共享,需要各方的信息化主管部門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共同的目標集:以任務為驅動(task-driven),建立共同目標,合作訂立具有指導意義的任務說明書,就3W要素形成共識,即:WHAT-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WHY-為什么要這樣做;HOW-如何才能實現任務。

      聯合設計總體框架和流程:訂立統一流程和標準,建立共同行為。合作各方需要就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的知識產權分配、保密協定、風險分擔、責任界定、預算分配、協調人產生與角色定位等達成一致意見,建立健全指導合作各方工作行為的規范性文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跨部門合作必須明確合作的界定條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運行的約束系統,這對于對職能比較敏感的政府合作尤其關鍵。

      定期召開溝通會議:及時進行問題協調,建立共同語言。及時就合作雙方的信任感建立、重要階段的工作調度、重大問題的協商解決等問題進行協商,加強信息共享平臺的過程管理。
    建立協調角色的專家支持隊伍:由雙方和第三方共同組建平臺運營的專家隊伍,對平臺工作任務與過程進行協調。專家團的主要任務是協調,而非領導、控制,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跨部門合作的橋梁、輔助者和障礙消除者。

      優化業務流程:在核心業務的驅動下,通過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實現雙方合作機制的建立,可以對業務流程優化形成良性的促進作用。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優化政府流程的主要形式有:能力共享(capacity sharing)、鏈狀執行(chained  execution)、合同轉包(subcontracting)、實例轉移(case transfer)和(擴展)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等。

       綜上所述,政府業務流程具有信息流動延遲、協作流程分布分散、業務模式變化較快的特點,這一點在跨部門業務合作上表現更為突出,這就為信息共享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有理由相信,在一系列跨部門信息共享的成功案例示范下,這種合作模式將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視和推廣,并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一種全新的市場機會。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