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A是電子政務的基礎架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7-12

    SOA的技術屬性和電子政務的宗旨十分吻合,使用SOA架構實現電子政務將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國電子政務經歷了辦公自動化、政府上網工程等幾個階段,開始步入發展期。現在各級政府已經初步建成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絡平臺。我國政府網站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開通。中國政府網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國際互聯網上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綜合平臺。最近幾年,電子政務開始向更高層次發展。 

    許多地方政府都將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中央與地方的工商、海關、國稅和地稅等部門紛紛推出各種網上辦公業務。地方政府建設數字城市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上海、深圳、廣州、天津等沿海開放城市紛紛提出建設數字化城市或數碼港的概念,其中電子政務的建設是數字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但在整體上,我國政府門戶網站的水平還處于政府信息發布的階段,不能滿足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雙向互動要求,門戶網站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亟待加強。 

    2006年3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在發布的相關文件中指出:服務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緊圍繞服務對象的需求,選擇優先支持的政府業務,統籌規劃應用系統建設,提高各級政府的綜合服務能力,而服務質量的好壞、服務水平的高低依賴于資源的充分共享、系統間的高效協同,這就對各級政府開展電子政務建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這種轉變就意味著電子政務建設將從資源自采、自用向資源共享的轉變;從重硬件輕應用向注重深化應用、系統互聯互通、實現業務協同轉變;從系統注重內部業務管理向注重面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轉變;從部門局部應用向電子政務網絡環境下的整體應用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交換轉變。這種轉變對原有的技術實現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戰。 

    要實現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一方面要通過政務協調、政務立法來實現信息資源的提供與業務關系的協同。另一方面,需要利用電子政務的技術實施與手段,發揮電子政務溝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優勢,提供先進技術手段,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現狀與問題 

    傳統的電子政務系統主要針對各部門自身的業務需求來實現,造成應用系統獨立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各個部門自成體系的應用現狀。信息資源分割嚴重,信息孤島大量存在,資源獲取和可用性差,信息交換共享十分困難。 

    政務部門在各自的信息系統建設中,多從自身業務出發來構建信息系統,業務數據固化于軟件實現中,且信息資源單獨管理,造成了業務與數據的相對自我封閉。對需要跨部門共享的業務信息,因其描述格式、描述方式均不統一,標準化程度低,導致大量事實性信息孤島出現,且不同孤島間的數據獲得與使用較為困難。如何建立起電子政務應用的標準化數據體系,保證數據表達、處理、展現的規范化已經成為電子政務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基于傳統技術構建形成的電子政務應用,因技術手段制約,共享實現常以點對點的信息共享和交換方式為主,這種模式存在方法欠靈活、系統瓶頸明顯、可擴展性弱,并且部署與實施復雜程度高,不利于各取所需要求下的業務開展需要。如何構建靈活、易擴展的資源共享模式,以保證合法用戶能夠及時發現所需的共享信息資源,需要有效的信息組織方式作為支撐。但是客觀上由于這些信息來源于不同地域、不同部門,甚至不同部委,必然導致數據處理的不一致性問題,所以,有關信息的組織與發現成為資源利用與共享中的又一個難點。 

    現有應用系統中,用戶通過凝集在業務軟件實現中的信息資源視圖方式來實現對業務功能的滿足,不同的應用系統受政務部門職能分割影響,重復管理、重復維護,不僅使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極易產生樹的不一致現象;其次,當因部門重組等原因導致網絡狀況變化、硬件設備或系統升級的情況時,極易引發信息資源的重新組織乃至廢棄,不可避免地陷入重復建設的泥潭。現有信息資源的重復設置、強行割裂、應用系統擴展能力不強等弊端已經成為影響信息資源獲得與使用的關鍵問題之一。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相繼獨立建設了一批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在大力提升政務業務能力的同時,也造成政務部門之間的業務應用無法很好互聯互通,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電子政務應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信息系統的技術實現滯后于業務變更,無形中制約和阻礙了政務業務協同與發展。 

    在以往建設的應用系統中,基本上是采取定制化解決方式,按照給定的業務需求進行建設,系統一旦建成之后則通常保持一個相對固定的體系結構形態。這種固定結構形態下的應用系統將資源與業務緊密綁定,呈現固化與靜止狀態,一旦業務需求發生變化,初始的相對靜止的體系結構便難以再與之相匹配,系統往往需要進行大的改造或重新開發。要實現業務協同,往往需要采用復雜的軟件技術,并需要擴充、改造已有應用系統才能完成,工程量較大,無法緊跟業務變更步伐! 

    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多數業務功能的實現要通過復雜的技術手段來完成,技術選型一旦確定,技術對業務的依賴關系也成為現實。導致業務功能的實現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用戶缺少根據業務需要靈活選擇技術的空間與余地,信息系統不但不能更好支撐業務發展,反而成為業務變更與深化的束縛,業務對技術的依賴已經成為影響用戶業務變更和創新的制約要素,這一現實若不改觀,則很難根本改善業務深化條件與業務變革環境。 

    各政務部門現有的信息系統通常是基于不同的軟硬件平臺開發的,這樣的結果導致建成系統難以互聯互通、實現互操作。在實際應用中,許多環節需要通過人工干預甚至手工轉換來完成。面對以“一站式”服務為代表的協同業務需求,部門間的薄弱協作基礎成為有害制約因素,盡管通過EDI或EAI可以進行集成,但因為受到統一標準缺失限制,所得效果與預期理想尚有差距。因此,跨地區、跨部門的業務協同急需新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SOA的核心也是“服務” 

    面向服務架構(SOA)是軟件工程方法的重要發展,也是軟件產業形態由產品轉向服務的里程碑性技術基礎。SOA是一種新的應用架構模型,它以服務驅動為核心理念,按需連接系統資源,通過將原有應用中的零散功能整理包裝為具有互操作性的標準服務,實現服務的快速組合和重用,保證應用敏捷性與擴展性,滿足政務業務發展需要。 

    與傳統架構相比,SOA規定了資源間更為靈活的松散耦合關系,利用開發標準的支持,采用服務做為應用集成的基本手段,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重復使用和整合,而且能夠跨越各種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的開放標準,實現不同政務資源和應用的互聯互通。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政務資源均可視為服務,覆蓋政務信息化中的各個層面,包括需要共享的信息資源服務、能獨立完成某項功能的基本業務服務、跨部門的協同業務服務以及面向領導及決策部門的管理決策服務。在SOA架構中,各類政務應用均通過服務包裝方式,將資源轉變為可復用的信息資產,然后將這些服務按照業務要求,部署、運行在統一的架構中,并支持向其他應用系統或其他成員提供服務。 

    SOA是當前國際信息領域最為熱點的技術之一,它將一改40年來的傳統系統結構,為信息系統提供開放、靈活的運行環境。據權威機構估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全世界大部分在建信息應用系統都將轉到面向服務的架構上來。它的出現將改變軟件產品、特別是電子政務軟件產品的研發模式,它的廣泛應用將為電子政務等領域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SOA采用了新的總體技術架構和技術理念,它的應用對突破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瓶頸,諸如信息孤島、適應需求能力差、重復建設、新應用周期長等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解決手段。 

    與傳統技術手段不同,SOA技術架構強調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和統一管理。通過SOA技術架構的應用,不僅輔助政務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制定可持續性的發展目標;而且有效解決電子政務建設中因缺乏統一構架而帶來的“信息孤島”影響。為解決政府間、部門間的互聯互通難、資源浪費、重復建設等問題提供有力支撐,保障電子政務的發展穩步推進。 

    SOA以業務服務為焦點、通過面向服務的方式組織開發,可以更正確地體現用戶需求。服務以松耦合的狀態存在于整個系統中,并可以隨政務需求而變,一方面快速深度滿足用戶需求,另一方面減少政務系統項目中的業務冗余和重復開發,從而提升政府跨部門、高協作、高綜合的應急能力、決策水平和行政監督能力,提高行政效能。 

    基于SOA架構特性,對局部應用的改進和發展不再受原有技術與架構限制,對需要復用的數據和應用,通過封裝為可靈活復用的服務形式,在不影響其他資源情況下,靈活、快速地組合并優化原有異構政務應用,從而便于動態構建業務,通過不斷優化政務協調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原則之一。SOA基于全新的技術架構來規劃產品與組織生產,將極大地變革軟件生產和應用模式,從而滿足用戶的深層次需求。SOA提供了構建IT系統的全新方法。采用SOA架構的軟件企業可以按照SOA的技術路線建立基于SOA體系的軟件發展環境,充分采用標準的軟件產品和服務組件。最終形成高效開發、標準規范、業界支撐廣、技術發展快的應用模式。 

    與傳統的面向過程、面向對象及面向組件等傳統技術不同,SOA采用全新的面向服務的方法構建應用。SOA對各種信息資源和應用資源按一定的標準封裝為具有文檔形式接口描述的服務,服務的使用者和服務之間是一種松耦合關系。這樣,一方面可以把遺留系統封裝為服務加以復用,提高了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調用外部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從而起到復用的作用。借助SOA技術手段來實現對現有信息化投資的保護,并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應用潛力,促進政務建設良性發展,從而鞏固政府業務改革成果與推動政府信息化,避免了系統復用率低、重復建設等問題。 

    在我國政府從管理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過程中,隨著電子政務工作的不斷推進,要進一步滿足電子政務的深化應用,將業務進行精細化劃分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與這種趨勢相吻合SOA技術將促使傳統產業鏈分化,即劃分為:“服務導向”的服務咨詢商、服務生產商、服務中介、基礎設施提供商。 

    這一轉型,一方面為用戶從業務藍圖規劃到項目開發和運維管理提供更靈活的支持,使項目集中于以政務業務服務為中心進行開發,促進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運維發展;另一方面也促使政府本身在這一過程中將自身從非核心的技術實現中解脫出來,能夠更集中精力完成他們的管理和核心業務。更專注與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這種專業化的分工的發展最終將從根本上促進服務品質的整體提升。 

    綜上所述,SOA的技術屬性和電子政務的宗旨十分吻合,使用SOA架構實現電子政務將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當然這并不等于采用了SOA架構,就可以解決所有在電子政務中存在的問題,無論SOA和電子政務都在飛速地發展,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一些理論和實踐的問題還處在探索階段,但是無論如何改變,SOA可以完善和解決傳統電子政務中存在的諸多弊端,SOA可能而且可以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優勢已經成為共識,SOA和電子政務的“聯姻”已經成為大趨勢、大潮流。 

    SOA的本質 

    SOA是一種設計方法學,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重用應用程序中的“服務”以提高IT適應性和效率。雖然這些概念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之久,但只是在出現了基于標準的集成技術(如Web服務和XML)之后,SOA才開始被加速采用。 

    SOA的核心是把組織的業務流程功能模塊構件化,并對外提供標準的服務,基于這些服務,組織內部的不同業務部門或是不同組織之間的業務整合就更加容易一些。 

    電子政務SOA從面向構件開始: 

    從面向構件開始,電子政務的SOA就建立在了可被管理的業務單元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不可被管理的代碼之上,構件成為業務的技術無關性基本單元; 

    從面向構件開始,電子政務的SOA可以從一個局部做起,以漸進的方式向SOA架構演進,因為構件的標準統一使得這個局部不會給全局帶來新的集成問題,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規避項目風險,降低初期投入; 

    從面向構件開始,電子政務建設將最終達成我們夢寐以求的標準統一,架構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 

    從面向構件開始,電子政務將實現一個同構的世界。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