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期電子政務建設的4個關鍵點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7-26

    既然我們要認識電子政務建設的規律,力求走出一條“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的電子政務建設道路,對管理者來說,應從2個視角思考問題:首先,必須關注政府自身的發展;其次,..

    既然我們要認識電子政務建設的規律,力求走出一條“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的電子政務建設道路,對管理者來說,應從2個視角思考問題:首先,必須關注政府自身的發展;其次,要關注信息網絡技術與政府管理結合的過程。 

    汪玉凱:

    生于1946年,現為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公共行政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經濟開發區電子政務顧問、中軟股份電子政務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等。

    中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是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因為中國的政府管理就很復雜,原因很簡單:中國由計劃體制轉到市場體制,計劃體制的很多痕跡至今仍然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把電子政務建設好,要能經濟、有效地發揮信息網絡技術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并非易事。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條“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的電子政務建設之路?

    首先要分析在一定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下,影響電子政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些要素是最關鍵的?從國際社會來看,主要把影響電子政務成敗的要素歸納為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外部包括政府自身的變革、經濟社會的發展、法律法規、經濟進步4大要素;內部主要包括影響力、需求、技術能力、標準、管理手段、信息安全6大要素。如果說這些要素帶有共性規律的話,那么中國的管理模式、管理體制決定了我們還會有一些特殊的“要素”。通過這些年來對中國政務


    信息化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人們越來越把聚焦點放在3個方面:一是影響電子政務建設的體制、法制和政策環境;二是信息網絡技術和政府管理過程的結合,以及結合的具體實現形式;三是在中國這樣的體制、管理架構下,如何找到一條最好的電子政務建設路徑。

    我們要走出一條“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的電子政務建設之路,對管理者來說,應從2個視角思考問題:首先,必須關注政府自身的發展;其次,要關注信息網絡技術與政府管理結合的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管理總體上已經由一個全能型政府轉變到今天這樣一個大體能適應市場經濟管理的政府。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轉型的使命已經完成,而是仍然處在這一轉型的過程之中。

    與此相聯系,中國的社會轉型、體制改革,最終必然會引起政府自身的轉型。按照筆者的理解,未來我國的政府管理有可能朝以下3個方向轉變:由“管制型”、“管理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由過去“單一的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轉變,由過去主要靠手工作業的政府向靠信息網絡技術主導的信息化政府轉變。

    就信息網絡技術與政府管理過程結合來看,為什么有些地方結合得好,有的地方結合得不好?我們如何才能走出一條“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的

    商務部的門戶網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網站目前每天的訪問量超過了2000萬人次,超過美國、英國等國的商務部門門戶網站,成為全世界商務系統的第一門戶網站。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