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問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07-24

    20世紀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以網絡為標志的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飛速發展拉開了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序幕,六十年代“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標志著人類在新的技術革命中又一次質的飛躍。政府――作為社會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生產者、使用者和傳遞者,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加快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機構共同面臨的一項緊迫又艱巨的任務。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

    從1975年我國就開始探索電子計算機在經濟計劃和統計匯總方面的應用,并在1982年進行的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第一次大規模地采用計算機進行人口普查數據處理。20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各政府部門便開始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實施一些最基礎的政務活動,例如,檔案管理、文件處理,等等。八十年代末,全國各地政府機構已建立起各種縱向或橫向內部信息辦公網絡,這便是所謂的“辦公自動化”,邁出了實施“電子政務”的第一步。

    1993年底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正式啟動了“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實施為以后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后來國家各種“金字”工程起到了推動作用。

    1999年1月,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聯合40多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在京共同舉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政府上網工程”的啟動,我國政府真正開始了基于因特網的電子政務活動,為改善電子政務發展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1年12月,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將電子政務建設列為國家信息化的首要工作。至此,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開始進入全面推進時期。2002年1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在北京成立了電子政務標準化總體組,全面啟動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的印發,標志著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已經正式啟動。我國電子政務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

    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以電子政務帶動政府管理體制改革。2004年4月1日,中國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壹政網》正式開通。2004年10月末,首屆中國政府電子政務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的主要議題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政府危機管理、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與應用。至此,我國電子政務開始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

    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經過了20多年的積累,所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十分嚴峻的,我國電子政務現已進入到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

      根據2003年聯合國對其成員國電子政務發展狀況進行的評測,按照“電子政府完備程度”指數排名我國名列第74位,在聯合國191個成員國中位于中上游。

    根據2002年7月國際著名咨詢機構――埃森哲咨詢公司對我國電子政務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成熟度為23%,尚處于平臺建設的階段,在該公司調查的24個國家(或地區)中居第20位。

    近年來我國政府機構的內部辦公系統日益完善,政府部門建設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公眾信息網開始大量涌現,信息資源得到了部分開發和利用。但從總體來說,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仍處于初始階段。分析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可以概括成以下幾個方面:

    1、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目標和任務明確。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在我國政府機構的應用和發展,特別是在最近幾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后政府工作改革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屋建瓴,視發展電子政務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機構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共十六大明確提出“大力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方針策略。近年來,在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和各級政府的積極努力下,我國電子政務在基礎環境建設、業務系統應用和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促進政府職能轉變起到了積極作用。2005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協調發展、扎實推進,為建設服務型政府做出了新的成績。

    2、電子政務基礎環境正在逐步加強。近年來,我國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應用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國全民的信息化意識得到了普遍提高,各地都把推進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在企業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金融信息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根據國家的部署,近五年我國將以年均2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用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額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另外,電子政務培訓工作也在有序進行。國信辦組織出版了黨政干部電子政務學習教材,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了形式多樣的電子政務培訓班、研討班。與此同時,中央黨校正式開通了“中國電子政務實踐教學系統”。這些都預示著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環境將逐步改善。

    3、面向公眾的政府門戶網站快速發展。作為政府部門向公眾提供電子化服務平臺,政府網站在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電子政務后端建設情況,它是實施電子政務的基本載體。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6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注冊的gov.cn域名數有23752個,其中11995個政府網站已經建立運行。截至2004年底,93.4%的部委擁有部門網站,其中,地級和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增長迅速。

    4、業務應用系統建設逐步走向深入。有了一個個業務系統的支撐,電子政務才能真正地運行起來。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政府部門相繼建設了一批面向公眾的、以實現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進行信息共享與服務、加強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及促進政府公開的業務系統。在金關、金稅、辦公業務資源和金融監管工程的基礎上,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審、金盾、金保、金農、金水、金質等國家“金字”工程業務系統的建設也相繼展開。

    三、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電子政務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制約著我國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

    1、政府公務員與社會公眾對電子政務的地位認識不足。我國在發展電子政務方面存在不少錯誤認識。一種是把電子政務僅僅當作政府部門的計算機化,不重視軟件的開發和政府業務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計算機系統去模仿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結果很多政府部門的計算機設備成為高級打字工具,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種是簡單地把電子政務等同于政府上網,以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規、條例搬上網絡就萬事大吉,沒有把傳統的政務工具同網絡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

    2、電子政務立法滯后,法規不完善。電子政務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我國在保護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方面的電子政務立法一直是滯后的。我國目前電子政務的法律法規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機關對互聯網管理出臺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規。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法律法規的欠缺勢必阻礙電子政務建設的進程。

    3、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整體性規劃和統一標準。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宏觀規劃,國家沒有提出明確的電子政務發展目標,也沒有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如果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標準,必然產生系統不支持,數據不兼容等問題,產生一個又一個新的“信息孤島”,使電子政務發展陷入“諸侯割據”的局面,既為國家造成大量的浪費,也給政府工作帶來不必要的被動。我國雖已經開始了有關電子政務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工作,但由于我國政府機構的需求差異大,技術復雜,電子政務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必然會遇到不少困難。

    總之,近年來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電子政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動態發展和不斷建設的工程。我國將進一步發揮電子政務在提高效能、增加透明度、加強監管和建設服務型政府方面的作用。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