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開的陽光模式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09-03

        如今,在網上搜索“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會有很多網頁。那么,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按規定,進入交易中心進行的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等交易活動,將真正建立起管辦分離體制,從而有效地預防和遏制暗箱操作,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陽光操作。可以這樣說:成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是政務公開的陽光模式。 

        駐馬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引人注目,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前來考察,省紀委、省監察廳、省交通廳等單位主要領導和山西省、貴州省及我省的部分縣市紛紛前來參觀學習。(據2008年8月26日大河網報道) 

        在駐馬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沒成立之前,和其他許多地方一樣,駐馬店市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是“分散招標,多頭操辦”的局面。財政局負責政府采購,建設局負責工程招投標,國土資源局負責土地交易,衛生局負責醫藥采購,林林總總,有交易權的單位多達十幾家。如此分散的招標行徑,當然是權力與利益分配之爭。公共資源交易分散在多個部門,單位之間規則不盡統一,既消耗時間又浪費資源。管辦不分,實際操作者與監控管理者往往是一家單位,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種管辦不分的體制,極易造成中介機構既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又造成資源不能共享。 

        正是由于管辦不分和全程監督的缺失,帶來招投標的不公開、不公平,“有的建設單位與業主規避招標,應該招標不招標、拆分工程、變公開招標為邀請招標;有的是量身定做,排斥潛在投標人,評標辦法中有偏向;有的是控制評標,業主影響專家評審、干擾評標過程;有的是圍標串標、出借資質、合謀陪標;有的是低價中標后變更合同”。2007年6月12日,駐馬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運營。就在這天,該市原歸屬市國土資源管理局名下的地產交易中心、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名下的產權交易中心、市建設局名下的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處,統一更名,改換隸屬關系,變更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領導下的地產交易中心、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工程招投標中心,并新成立了市政府采購中心。 

        據《半月談》報道,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要求,各級政府創造性地開展了政務公開工作。這不僅強化了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而且規范了政府的行政行為,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多年來,存在一種現象:從市長、處長、科長到科員,許多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長期行使權力,卻不清楚自己權力到底有哪些?該行使的權力不知道,就有可能發生“不作為”;不該行使的權力亂行使,就有可能造成“亂作為”。 

        該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市行政服務中心屬于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統一開展對政府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資源交易的管理、服務工作。所有交易項目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獲得立項、批件后,即可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理進場交易登記、招標申請、投標報名等相關事務。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理統一發布各類公共資源交易信息,開展開標、評標、定標等相關事務,并負責辦理工程直接發包、定向采購及其他公共資源交易業務的相關手續。堅持“管辦分離”和“陽光操作”,消除了過去招投標活動各自為政、監督乏力的弊端,大大減少了政府各個部門為實施招投標監管,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相關設施和場地的行政成本。 

        據了解,市本級按照規定必須招標的項目及下列公共資源交易事項統一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交易工程建設項目和市級及其以上重點工程項目的設計、勘察、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的采購招投標、政府采購項目和醫療機構藥品及醫療設備的招標,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及國有控股、參股集體、產權交易、行政事業性資產處置、進口機電設備采購項目的招投標和涉及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公權罰處資產招標、拍賣等交易活動,其他需要政府重點監管的公共權益與服務的交易活動。 

    據觀察,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在成立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同時,又建立了相應的聯席會議制度。市紀檢監察機關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設立監察室,強化對公共資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管理。各職能部門雖已不像以前那樣直接參與招投標產權交易的具體操作,卻在中心設立行政職能部門監督辦公室,負責對涉及本部門的工程和招投標項目進行監督督促相關項目進場交易,履行單一的業務監管職能。而“中心”則與各行政主管部門、監察和檢察部門積極配合,每一項交易都及時邀請有關單位參與監督,做到交易規范,監督到位,及時糾正和查處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的不正之風和違法違紀行為。形成了監管辦、行政主管部門和執法監察機關在統一平臺內各司其職、各有側重、相互制約、互相補充的監管機制。同時,由市監察局牽頭,聘請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社會有關人士為特邀監督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視、信訪接待、現場監督,對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作開展社會監督。 

        評標專家是引人關注的焦點,為此,該市監督委員會將原有的政府采購、建設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專家庫重新整合。從外地引進先進的評委專家語音抽取系統,由電腦隨機自動抽取并在開標前1小時通知評標專家,專家信息都是密封的,相比以前的人工抽簽大大降低了徇私舞弊的可能性。據河南日報報道,截至2008年7月底,中心共交易各類建設工程、政府采購、地產交易、產權交易事項271宗,交易總額達28.2億元。其中,地產交易總額11億多元,為政府增收4.05億元;建設工程交易總額16.8億元,節約資金1.01億元;政府采購成交金額4663萬元,節約資金1440萬元,節支率達30%。駐馬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雖然成立只有一年多,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以市場為手段,實現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了公共資源的保值增值和投資成本的降低。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當前工作的重點是以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重點,把推行政務公開與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政務公開聽起來很抽象,但實際上離每個人都很近。比如,現在進行的國家公務員招考,從查看招考信息、報名、資格審查到成績公布,大家都能從人事部網站上查到。又比如,假如在青島辦事,可以登錄“青島政務網”,該網整合了58個部門1200多項服務信息、349項行政許可事項、600多個審批表格、2000多個公文法規,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網上政務公開和公共服務的信息資源體系。另外,如果政府沒有公開你需要的信息,還可以向政府申請公開。現在,上海、廣東、江蘇等11個省(市)建立了依申請公開制度。如果政府不按規定履行公開義務,公民或法人可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要求其公開。上海市法院已經受理了幾起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案子。這就意味著,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的保護開始納入法制范疇。 

        為暢通百姓的利益訴求渠道,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各地都相繼開通了行風熱線、政風熱線,直接與群眾溝通。在河北邢臺,政府部門建立了“信訪超市”,各有關部門人員整合到一起,輪流值班,實行24小時“營業”,上訪人員不論何時都能找到人反映問題。近年來,“上學難”、“看病貴”等問題,群眾反映強烈。各地把校務公開、院務公開作為政府的重點工作內容持續推進。雖然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但取得的成效非常明顯。比如,住院費每日清單制、醫藥價格醫療檢查收費標準公示制等,使各項費用一目了然;在中小學推行的學費明白卡,使學校收費明明白白;高考招生中實行的網上提擋、在線招生制度,使高校招生透明度增強。政務公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據天津日報報道,以前,在天津市申請開辦一個餐館,從受理到發證一般需要20個工作日。隨著行政服務中心的啟用,申請速度大大加快,如各方面檢驗合格,5天左右就可領證。而且一站式的服務,減少了百姓在各部門之間的往返奔波。 

        政務公開的發展方向,就是把政務公開法律化。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行政應該是法治行政,要逐步使法律法規成為行政機關行為的主要合法性依據。在全國推行行政公開制度并使之更加深入,有必要制定和頒布行政公開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行政公開的主體、機構設置、程序、救濟途徑等相關問題作出規定。從世界范圍看,行政公開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制定《信息公開法》、《財產申報法》、《政府采購法》等行政公開方面的特別法,其他程序方面的總則性規定適用《行政程序法》。代表國家有美國和日本;第二種是沒有特別法的規定,相關問題規定在《行政程序法》中,代表國家為德國。中國應該在吸取外來經驗的基礎之上根據中國行政公開的現實情況,制定出有中國特色的行政公開立法。在立法安排上,應該先制定《財產申報法》、《政府采購法》、《信息公開法》等特別法、然后在這些法律的基礎之上,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