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當前電子政務發展的新形勢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1-20

    中國電子政務,從上世紀80年末開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各級政府普遍實現了政府上網,政府辦事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明確建設原則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體系和法律法規、統一標準、解決行政體制障礙、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文試著從國內外的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現狀和特點角度,對未來電子政務的發展趨勢和建設重點作一個初步的判斷。

    電子政務發展與應用的現狀和特點

    一、中國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的現狀和特點

     (一)取得的成績

     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起步,經歷了從單機到聯網、從分散到集成、從辦公自動化到政務信息化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在有的市、或政府部門基本建成了覆蓋市――區――鄉鎮、社區的計算機三級寬帶網絡平臺,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實現了互聯互通;建立了數據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兩大基礎網絡,構建了信息安全、系統管理和業務應用三大支撐體系,建立了業務管理、辦公管理、政務協作、公眾服務四類應用平臺。

     具體表現為出現了電子政務促進公共服務創新的三種模式:一是以核心業務流信息化為主線創新公共服務。許多“金字工程”是以政府的核心業務流為主線進行開發的。金稅工程首先做出的最大的貢獻是增值稅的交叉稽核。金盾工程瞄準的是公安部的一些核心業務,如戶籍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等。金關工程是解決日益繁忙的海關報關問題,在提高監管水平的同時,提高通關的效率,等等。其他如金財、金審等無不如此。二是以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為主線創新公共服務。許多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工程是以政府的門戶網站建設開始的。三是門戶網站+核心業務創新公共服務。在建設政府管理信息系統的同時,以政府門戶網站作為政府與公眾的接口。在線辦事進步很快,“首都之窗”、“中國上海”、“中國廣東”等表現突出,在線辦事超過1000項的已有20多個。在通過網絡聽取社情民意方面,商務部處理群眾留言、部長信箱等多達5萬多項,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件件有回音”。類似這樣的系統,成功率比較高。

     總的來說,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已經開始從起步階段邁入整合階段。整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行業垂直系統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橫向整合;三是垂直系統與屬地部門系統的整合。從而實現各層級政府之間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無縫、條塊之間有機結合。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和運行體制、預算體制不完善,組織機構缺乏落實,職能配置及其運行方式不明確。二是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開發利用的水平低。由于受我國條塊分割體制的影響,已建設的應用更多的只是處在傳遞政府信息和辦公室自動化等低層次、簡單應用上。部門自成體系現象嚴重,跨部門應用系統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隔離成一個個獨立的“孤島”。大多數跨部門的重點業務系統被牽頭部門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沒有達成共識,自建、自用和自成體系的電子政務建設模式明顯,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人為地割裂成了一個個“孤島”。三是建設和應用發展不平衡,應用系統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效率低。四是法律法規和標準化工作嚴重滯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呈現的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特征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1)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部署已經完成;

     (2)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越來越明確;

     (3)電子政務建設的整體思路越來越清晰;

     (4)對電子政務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成效也越來越突出。

    二、西方國家電子政務發展與應用的特點

     電子政務作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5個應用領域中的首要應用。西方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雖然每個國家面臨的具體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有所不同,每個國家在建設電子政務方面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具體策略有所不同,但各個國家在建設和發展電子政務過程中卻表現出了許多共同特征,都有基本相同的戰略目標:蘊含了共同的基本理念;注重營造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環境;注重電子政務建設與行政改革的有機結合;注重全面負責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機構的建立;以改善政府的社會服務作為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遵循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建設規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西方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呈現出以下特點:

     (1)更加強調“以公眾為中心”的理念。信息技術帶來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縮短了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未來的政府更加強調是公眾的政府,各國政府將利用信息技術增強民眾對政府政務的參與程度,及時獲悉公眾所需,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把未來的政府建設成以公眾為中心的電子政務。

     (2)促進政府服務全面上網,提高服務質量。電子政務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給公眾和社會提供政府服務。西方發達國家積極應用互聯網為公眾提供在線服務,運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動柜員機等自動化服務設施,為公眾提供獲取政府服務的多元化渠道。

     (3)實現“單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公眾對未來政府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不僅僅是要求服務質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獲得服務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斷改善。公眾期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為滿足公眾需求,西方發達國家不斷自我創新和調整,整合傳統公共服務,建立“單一窗口”,給公眾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務,打造無處不在的政府,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整合資源、實現業務協同和建立隨需應變的政府(On Demand Government)。

     (4)消除“數字鴻溝”,促進社會信息平等。在未來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各國政府將會積極致力于消除“數字鴻溝”問題,努力縮小“信息富人”和“信息窮人”之間的差距,使每一個人都具有獲得政府電子服務的權利,尤其是那些非常關鍵的服務,避免新的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新障礙。因此,各國在電子政務的開展過程中將注重普及城鄉寬帶網絡建設與信息教育,使信息應用普及社會每個階層和每個地理區域,照顧信息弱勢群體,縮小信息差距。

     (5)增強公眾參與意識,發展電子民主。電子政務應用不僅僅是為公民提供在線服務,也應當是通過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而促進公民更多地參與政府決策以及民主化過程。因此,發展電子民主是目前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中最具特色的內容和焦點。所謂電子民主就是指導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民主過程中價值理念、政治觀點或其他個人意見等的交流和反映。電子民主的內容涉及范圍很廣,包括在線選舉、民意調查、選舉人與被選舉人的電子交流、在線政務公開、在線立法、公眾參與等。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為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也對傳統政府理念和制度產生巨大的沖擊。電子民主的發展不僅僅能使民眾有效監督政府決策,促進政府勤政廉政,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而且也能反映電子政務的公眾需求導向。當然,要把這種“民主”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之內。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