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國內外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歷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0-06-18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王麗偉

        電子政務是近幾年來各級政府機關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名詞,但是,對于電子政務的真正含義,相信許多人并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并不透徹。電子政務就是借助電子信息技術而進行的政務活動,就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兩項職能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電子政務的建設通常分為政務內網建設、政務外網建設及電子信息資源庫建設。政務內網主要是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內部辦公網;政務外網主要是本部門、本行業的業務辦公網;信息資源庫是指分布在政務內、外網上的信息資源庫。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推廣應用組在2002年對部分部委、地方政府電子政務的建設情況進行調研的匯總材料顯示,除了海關、工商、銀行等單位系統較早把IT應用于業務進行緊密結合起來的部門之外,其他大多數部門的電子政務還處于較低層次,雖然基本的網絡框架搭建起來了,但是內、外部的信息交換能力還很弱。所以在電子政務的建設方面,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美國是發展電子政務較早的國家,也是電子政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1993年,克林頓政府就把構建“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并指出政府應利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提高管理和服務方面的效能。1994年美國的“政府信息技術服務小組”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協助政府與公眾間的互動,建立以公眾為導向的電子政府,為公眾提供更多獲取政府服務的機會與渠道。1995年,克林頓簽署了《文牘精簡法》,要求各部門呈交的文件、表格等必須使用電子方式。1996年美國政府提出的“重塑政府計劃”,要求聯邦政府最遲在2003年全部實現上網。2000年9月,美國政府開通“第一政府”網站(www.firstgov.gov),主要是加速政府對公民需要的反饋,減少中間工作環節,讓公眾能更快捷、更方便的了解政府,并且還可以實現競標合同、申請貸款及網上交易等多項服務。

        加拿大政府1999年頒布了電子政務戰略計劃:“政府在線”(Government On-line),計劃到2004年實現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務全部上網。目前,加政府實現了教育、就業、醫療、電子采購、社會保險、企業服務、稅務等領域的政府電子服務。

        歐盟成員在電子政務的發展方面也不甘示弱,制定了信息社會行動綱領,各國成員也分別制定了本國的信息行動計劃和電子政務規劃。英國政府先后發布了《現代政府白皮書》、《21世紀政府電子政務》、《電子政務協同框架》等政策,到2008年英國將全面實現政府電子服務的目標。

        德國電子政務由德國內政部下設的“首席信息化官員辦公室”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的綜合協調。2000年,德國總統施羅德發布了“聯邦在線2005計劃”,它的目標是為了使聯邦政府的所有政務實現網上辦公,以便公民、企業及其它管理機構能方便快捷和有效的獲取聯邦政府的各種服務。2001年11月,聯邦政府為所有的公共服務制定了政府公共服務實施計劃。2002年6月,德國聯邦政府試運行政府網上采購平臺,同時提出了“全體上網”的十點趕超計劃。

        歐美國家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那么亞洲國家的情況又如何呢?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公認的電子政務發展最為領先的國家,在服務廣度上僅次于美國,在服務深度上位居全球第一。新加坡從1981年就開始發展電子政務,1986年新加坡政府推行“國家IT計劃”,目的是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以加強國家行政部門的計算機化,力爭向公眾提供一站式、快速便捷的集成式服務。1992年,新加坡政府發布“IT2000”計劃,目的是使新加坡成為全球性的IT中心。1996年,新加坡建設了覆蓋全國的高速寬帶多媒體網絡“Singapore one”,并于1998年投入全面運行,“Singapore one”不僅對于企業,而且也對普通百姓提供了高速、交互式多媒體網上信息服務,在隨后的幾年,經過不斷改進,使“Singapore one”的網絡服務功能更加強大。1997年,新加坡總理提出:“在5年內應該可以為公眾提供通過電話、電視、計算機等電子方式處理1/4的政府事務的服務。1999年,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一項新的計劃――Infocomm21(即面向21世紀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大力實施電子政府,推進政府公共部門充分運用信息與通信技術(ICT)以更好的為公眾服務。目前,新加坡的政府機構已全部上網,電子政務的發達程度已備受眾人矚目。

        從以上幾個國家的發展情況來看,電子政務建設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從機關內部的辦公自動化到政府上網、政務信息發布,再到電子表格下載、在線投訴受理、網上審批等過程。 我國政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識到信息技術革命將會帶給世界的巨大沖擊和挑戰,因而便開始在一些政府部門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實施一些最基礎的政務活動,比如,管理檔案、處理公文等活動,這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OA(辦公自動化)工程。在1993年底,為了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政府正式啟動了“三金工程”,這是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重點是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為重點行業和部門輸送數據和信息。在1998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網的構想,并將1999年定為“政府上網年”,從而揭開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序幕,電子政務也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2年,朱總理在九屆五中全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設,推廣電子政務,就像很多改革開放時期的新鮮事物、新情況一樣,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務建設也應該有一個解放思想、努力學習的過程。2006年1月1日零時,中國政府網(www.gov.cn)的開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是中國各級政府在互聯網上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綜合平臺,網站設置了政務信息區、辦事服務區、互動交流區和應用功能區等4個區域。網站分為中文簡體、中文繁體和英文版,網站中文版開設了“今日中國、中國概況、國家機構、政府機構、法律法規、政務公開、政務互動、工作動態、政府建設、人事任免、新聞發布、網上服務”等12個一級欄目。“網上服務”欄目鏈接了48個政府部門,整合了各大政府部門網站的信息資源,為網站“導航”,打開欄目首頁時猶如站在各大政府部門的入口處,網民可以找到每個部門的地址、電話、網址,并即刻辦理部分“網上業務”。

        我國“十一五”期間電子政務的主要目標是:建成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絡平臺,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礎性、戰略性政務信息庫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信息資源共享程度明顯提高,初步形成電子政務網絡與新鮮權保障體系。為了早日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在借鑒它國電子政務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國情,揚長避短,凸現特色,通過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可以整合資源、共享資源,建立以公眾為導向的電子政府、網上政府。讓電子政務更好的為公眾服務,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服務。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