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Web2.0到政府2.0 政府的圍墻正在消失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0-07-30

    30歲的新加坡小伙子Andy想在繁華的克拉克碼頭開一家很酷的餐廳。在我們的印象里,伴隨這個計劃的會是繁瑣的流程――到工商、衛生、環保、消防等政府部門分別填寫表格、遞交申請、等待審批。但事實上,Andy只登陸了一個名為在線商業許可服務的政府網站,幾天之后他就拿到了餐廳的經營許可證。

    民眾與政府打交道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在6月14日新加坡舉行的整合政府全球論壇上,來自美國、日本、丹麥、新加坡等各國的政府官員和學者都傳導出這樣一個理念:政府的圍墻正在消失,新技術試圖幫助政府實現與民眾全方位的無縫溝通。

    從Web2.0到政府2.0

    根據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助理局長江永元(James Kang)的統計,在新加坡,50%的人都在Facebook上,80%的年輕人和50%的專業人士都在使用即時通信工具、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服務進行交流。

    Web 2.0已經推動民眾之間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系,政府也在趕上這個時髦。在上一屆美國大選中,奧巴馬創造出“互聯網總統”的奇跡。而在當選之后,奧巴馬的網絡攻勢依舊不減:在奧巴馬入住白宮的當天,白宮網站更新了博客條目、增加了視頻內容;就職百日時,奧巴馬團隊把300張他在白宮活動的照片上傳到照片共享網站Flickr上;白宮也將政府信息實時發送到MySpace、Facebook 和Twitter上。而英國政府甚至向政府機關發文,要求公務員學習使用Twitter,各政府部門都要開Twitter賬號,還制定出細則,如每天發布2至10條信息,且每兩條消息發布間隔不得少于半小時,以免有灌水嫌疑。

    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子政府研究中心主任小尾敏夫(Toshio Obi)教授預言,政府2.0(Government 2.0)成為電子政府下一步的發展趨勢,而5月27日的美國《商業周刊》更是把政府2.0作為互聯網的下一波高潮。政府2.0這一概念是被譽為Web2.0之父的蒂姆?奧萊利(Tim O′Reilly)提出的,政府2.0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子政府或者網上政府,而是作為一個整體、開放的平臺,與民眾進行直接的互動和溝通,象征著政府在執行上的一個根本性轉變,從條塊分割、封閉的架構邁向一個開放、協同、合作的架構。在這一進程中,技術和社會工具充當了重要的催化劑。

    新加坡樣本

    在絕大多數國家,政府都被毫無例外地分割成多個部門,如何整合,新加坡樹立了一個經典范例。在近兩年間眾多關于電子政府的排名中,新加坡都表現不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電子政府排名”中,2009年和2010年都名列第一,在美國布朗大學“2007電子政府報告”中排名第二。在新加坡政府所實施的“從傳統城市國家發展為智慧國”的戰略中,電子政府占據核心的一環。新加坡的電子政府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候電腦剛剛開始應用,新加坡的第一個國家計算機化計劃就是把政府辦公電腦化,經過隨后的兩個規劃,新加坡又完成了政府服務向互聯網上的轉移和優化。而現在,新加坡正在實行的是2006年推出的第四個規劃――整合政府。

    “電子政府一般叫eGovernment,我們叫iGovernment,是e到i的轉變,我們要的結果是一個整合的政府。”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中國區司長李斯勤如是說。按照他的解釋,“企業和市民上網不需要單獨跟稅務局和財政局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對象就是一個政府。”這意味著政府的后臺要進行大量的整合,工作重心從方式(電子化)轉移到結果(整合),從服務的集成轉向流程體系和信息的集成。“如果每個部門各自為政,片狀結構,接下來的局面是很混亂的。”李斯勤說。作為政府首席信息官,IDA在整合政府的建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負責統一的規劃和執行;而預算則由財政部統一制定和管理,有效協調了60個不同部門的利益分配。

     整合政府的結果,是一站式的服務。“如果沒有得到企業和市民應用的服務,我們的活兒就白干了。”李斯勤說。蒂姆?奧萊利把政府比作一種自動售貨機,“我們輸入自己的稅收,得到服務:比如道路、橋梁、醫院、消防隊、警察。”在新加坡,民眾只需要一個SingPass(這是一個單一登陸的密碼,作為政府認證市民的手段),新加坡的市民和企業可以登陸eCitizen網站,全天候查看公積金賬戶的情況、報稅,以及訪問1100項政府在線服務,目前SingPass每年處理的交易量高達3100萬宗。

    對于企業,則有非常便利的網上商業執照服務(OBLS)。這項始自2001年的計劃共有30多個政府部門參與其中,各部門共同努力簡化商業執照服務流程,目的在于使企業可在網上進行注冊、更新、為商業執照付費。如今,OBLS可為企業提供16個政府部門的共85種商業執照,新加坡80%的創業者都可在網上申請創業所需的執照。此外,自2009年1月起,所有在新加坡注冊的商業機構或地方企業等,都獲得了一個唯一實體號碼(UEN)作為身份號碼,便于各個部門用一個統一的號碼認證一個企業,目前超過40萬個單位擁有了這個身份號碼。自2004年啟動以來,OBLS已為超過10萬家企業提供了服務,執照的平均處理時間從原來的21天縮短至現在的8天,公司注冊費從1200新元到3.5萬新元不等,降至300新元。

    作為數據平臺的政府

    當然,在政府2.0時代,政府并不需要親力親為提供所有的服務。江永元認為,作為電子政府的下一步,政府應該成為一個平臺,向公眾和企業開放更多的政府數據服務,以促成更多的創新應用。據統計,到2013年,互聯網流量將達到667EB,但80%的數據是難以被利用的未經結構化的數據,Adobe、IBM、微軟等公司花費了超過168億美元用于購買數據管理和分析領域的企業,這都說明了作為稀缺資源的結構化數據的重要性,而強大的數據庫正是政府所掌握的核心資源。

    蒂姆?奧萊利認為,就像微軟把PC放進了每一個家庭的桌面、Google哺育了一代由廣告養活的中小網站、蘋果通過讓用戶們輕松地開發各種應用軟件而顛覆了手機市場一樣,政府的數據平臺將成為新的創新中心。在他看來,州際高速公路、全球定位系統和互聯網等公共投資都解放了私有機構的創新。同樣,讓每個人都能夠接入政府數據,也能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這是一個驚人的結果,政府做一些很小的事情,也能給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被政府免費公布出來,人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利用這些寶貴的數據,這其中便誕生了無窮的商業機會。

    2005年,美國一名24歲的程序員Adrian Holovaty把芝加哥警局在線數據庫中的犯罪記錄跟Google Maps結合到一起,做了一個Chicagocrime.org的網站,隨后延伸為一個覆蓋多個城市的信息匯總網站Everyblock,2009年被微軟和NBC環球的合資公司MSNBC.com收購。在新加坡,IDA跟陸路交通管理局合作推出一個實時導航系統,以減輕公路上的交通壓力;基于政府的數據平臺,還有不少有價值的應用,如MapKing公司開發出智能影像定位系統,Surround網絡公司推出基于位置的商業系統,都產生了不菲的商業價值。

    而美國政府已經邁出更加驚人的一步。2009年5月21日,首任美國聯邦政府CIO維維克?昆德拉(Vivek Kundra)推出了收集、存儲、發布政府信息的新網站――Data.gov,承諾“除了隱私和涉及國家安全之外的所有數據都將向公眾開放”。在這個網站中公開了從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的信息到國家氣象局的暴風雨預報信息、從人口特征統計數據到地理信息的最原始的美國政府信息。任何民眾都可以進入網站任意搜索所有聯邦政府公開的原始數據,網站上還提供了各種分析數據的Widgets(小型桌面應用程序)、數據分析工具或摘錄工具,方便民眾使用。

    毫無疑問,相比之前政府數據被割裂地存儲在不同部門系統里的狀況,當所有政府數據都在同一平臺匯聚時,將引發新一輪商業創新的爆發。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