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電子政務的新時代特性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0-09-09

    在今年6月底召開的“全國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經驗交流會”上,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認為,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在地方核心業務計算機化、政府網站建設、市民熱線互動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楊部長進一步指出,“十二五”電子政務也將面臨5個方面的轉變:電子政務要從以項目為主線向以體系結構總體規劃為主線轉變;電子政務的實現就是電子和政務之間的關系,要從二者結合向深度融合轉變;信息資源要從以業務系統收集和使用,向以信息或者數據內在機構為基礎的全局的數據庫或者數據倉庫轉變;把信息安全從外部的要求演變成內在的要求和以應用系統真正合為一體的安全保障體系;最后一個轉變是重視電子政務發展建設,弄清楚現在處在哪個階段,才能往前走一步。

    今年是我國 “十一五”編制規劃的最后一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電子政務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總體來看,我國電子政務在“十二五”編制規劃即將出臺的前夜,已經迎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將會發生巨大的影響。

    “智慧地球”沖擊波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等新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創新應用,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在政府、市場、應用、技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將被打上新時代“烙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經部副研究員李廣乾認為,“智慧地球”的“智慧”這個詞,可以理解為“智能化”。很明顯,從計算機發明,到互聯網興起,再到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其實就是整個社會不斷“智能化”的過程。實際上,日本人在其國家IT戰略層面,他們自己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的概念。國際電信聯盟則提出了“物聯網”概念。國際電信聯盟是一個行業協會組織,不是經營機構,也沒有明顯的商業目的,它提的“物聯網”概念有指向性,更為實在具體。

    IBM的“智慧地球”少不了云計算,或者說是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云計算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已經超越了一般的IT服務外包了,云計算已經從企業輔助功能服務切入到企業的核心業務決策。因而,未來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將對經濟社會發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它不僅能夠有效地控制一個企業,一個產業,而且能夠控制所有接入云計算服務的企業和產業。

    考察IT產業發展的簡要歷程,我們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潛在價值。在早期的計算機單機時代,微軟和英特爾結成的企業聯盟(Wintel)控制了整個計算機市場;近十年來的發展則見證了互聯網時代以谷歌為代表的搜索引擎技術的巨大威力;未來十年我們將迎來云計算和物聯網時代,體驗IT技術的更大威力。這也就是IBM竭盡全力推廣“智慧地球”的主要原因。

    認清物聯網“誤區”

    所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指物品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連接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的網絡。物聯網本身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網絡,涉及IT硬件制造、軟件服務業以及信息處理等眾多行業,能夠應用于交通與物流、公共安全管理、醫療、城市管理等諸多領域。

    通過物聯網,未來我們可以將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連接起來,并對遠程物體加以識別與管理,從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毫無疑問,物聯網將成為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

    “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溫總理的號召進一步開啟了中國全面關注和研究傳感網的序幕。近來,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廣州、重慶、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聯網發展的布局,工信部也表示正在編制“十二五”物聯網發展專項規劃。

    由于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對物聯網發展的認識仍存在大量誤區。李廣乾認為,目前對物聯網的認識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統一的地方,概念炒作的成份較多。比如我們對物聯網的表述有好幾個概念,如傳感網、M2M等。實際上,物聯網是一個比當前的互聯網更為復雜、包含的范圍更為廣泛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網絡綜合體,對網絡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物聯網應該是一個得到擴展的、升級版的互聯網。

    其次,我們僅僅從技術、產業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物聯網。從相關部門的部署和各地方政府的動作來看,我們主要是從傳感、感應技術去對待物聯網,希望在一些硬件制造的標準化、生產成本等方面率先取得國際優勢。其實,硬件制造只是物聯網發展的前端,而后端的數據傳輸、信息處理與業務系統管理等則是整個物聯網長鏈的高端、核心部分,而這些恰恰是我國的弱項和劣勢所在,是我們應該著力加以突破的地方。

    “十二五”電子政務趨勢

    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存在著政府推動、市場推動、法治推動、社會推動、競爭推動等5 種推動力,有關人士認為只要順勢而為,盡快發育推動機制,我國電子政務會自然地邁上新臺階。李廣乾表示,今后特別是“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應該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強化電子政務總體架構的設計與執行。要在17號文件和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架構等文件的基礎上,借鑒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在開展電子政務總體架構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從技術、業務、信息資源應用、績效管理等諸多方面進一步明確總體架構設計的具體內容,從互操作性角度加強資源共享,提高電子政務應用效益和效能。

    明確政府門戶網站在地方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從效率與規模效益來看,城市政府(如直轄市、縣級市等)應該逐步將電子政務遷移到政府門戶網站上來,強化政府門戶網站的主導地位,減少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為落實電子政務為民服務的功能,應該將政府門戶網站與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統一起來,構建網絡與實體政府之間的統一協調的電子政務前臺-后臺服務體系。為此必須從機構編制、業務處理、信息網絡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四大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管理體制。將基礎數據的采集、管理、更新,與基礎數據的應用分開,建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大部門管理體制。為此,就每個基礎數據庫而言,合并目前各相關部門有關基礎數據采集的業務部門,建立基礎數據采集、處理、維護與更新的獨立機構。通過這個獨立機構,統一向各業務應用部門和社會各界提供基礎信息服務。

    加強和改善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加強重點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為標準化提供理論支撐;加強對電子政務標準化規律的認識,突破工業標準化思維的束縛;改進標準化機制,以標準化促進國內IT企業的技術進步。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