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1-03-16

    1、全球電子政務透視

    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政府的各項業務,實現政府業務流的計算機化,在發達國家已經有近50年的歷史。近50年來,計算機在政府中的應用,從技術上說,經歷了主機、微機加局域網、互聯網三個階段;從處理內容上來說,由數據管理、信息管理、逐步走向知識管理;從覆蓋的范圍來說,由政府內部的管理職能走向政府外部的服務職能。

    1.1美國的電子政府

    美國的政府信息化工作是由聯邦政府統一發起和組織的。為了加強對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領導,美國聯邦政府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政府技術推動小組,統一負責政府信息化的組織實施工作。聯邦政府的技術推動小組,主要負責全國的信息化管理指導工作,包括技術推進、法規政策建議、管理投資、改善服務、業績評估等。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美國在推動跨部門的資源共享、實現無紙化辦公的同時,把電子化政府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

    (1)      建立全國性、整合性的電子福利支付系統;

    (2)      發展全國整合性的網絡接入和信息內容服務;

    (3)      發展全國性的執法以及公共安全咨詢網絡,保證執法體系的快速反應;

    (4)      跨各級政府的納稅申報及交稅處理系統;

    (5)      建立國際貿易資料系統;

    (6)      推動整個政府部門電子郵件系統。

    1.2加拿大的電子政府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拿大加快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步伐。加拿大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是要建立高品質、低成本的信息網絡,使每一個加拿大公民皆能公平享有就業、教育、投資、娛樂、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信息的機會,并使加拿大成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使用者及服務提供者,以促進加拿大經濟、社會及文化建設方面的發展。

    政府已經推動的應用項目包括:

    (1)      電子化的公共招投標系統;

    (2)      推動單一的商業注冊登記號碼;

    (3)      運用電子資料交換與擴大推動電子商務,進行政府采購、支付和稅費的征收;

    (4)      實行以電子布告欄及國際互聯網絡傳送政府的電子文件。

    加拿大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能。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避免了文件紙張的傳遞與浪費;同時為加拿大公民和政府提供更加便捷的溝通途徑。加拿大政府還引入一種地方政府共享資源系統,允許一般行政性服務機構和人員共享信息。

    1.3國外電子政府建設的特點

    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電子政務近幾年來在概念上有了很大的發展。綜觀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的狀況,雖然這些國家在電子政務建設的具體做法方面有許多差異,但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們注意。

    (1)改善對企業和公眾服務是普遍目標選擇

    電子政府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要從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西方國家在確定電子政府的目標時,把電子化服務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他們認為,在電子化政府戰略中,如果沒有為公民服務以及運行效率衡量的目標,電子政府的發展將是失敗的。為此,西方國家在推動電子政府的發展中,把改善政府傳統的公共服務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2)電子政府的發展普遍與政府改革緊密地結合

    近20年來,西方國家在社會壓力、財政壓力以及經濟全球化壓力下,普遍進行了大規模的政府改革。為了鞏固這些改革成果,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把推動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鞏固改革成果與推動政府信息化、發展電子政務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取得顯著效果。

    (3)遵循“長遠規劃、由易到難、分階段實施”的建設原則

    比如美國把電子政府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網上信息服務,簡單的事務處理,以及有限的技術復雜程度;第二階段,要進一步發展門戶網站,更復雜的事務處理,實現初步協作,技術復雜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階段,要實現政府業務的重組,建立集成系統以及復雜的技術體系;第四階段,要建立據有適應能力的政務處理系統,實現政府與企業、公民的互動式交流與服務,與此同時,建立高度復雜的技術支持系統。按照美國的規劃,到2005年將有35%的政府處于第二階段;到2010年,絕大多數現有政府部門將按照電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這說明電子政府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即使像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分步實施。

    (4)制定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準,規劃電子政府的發展

    美國于1993年制定并頒布了《美國國家基礎設施行動計劃》,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資訊科技服務遠景》,從而確定了美國聯邦政府推動電子政府發展目標。歐盟制定了“信息社會行動綱領”,對未來的政府信息化做了周密的安排。英國在1996年頒布“直接政府綠皮書”對電子政務的發展做出了系統規劃,并提出了近期和無期目標。加拿大工業部長1994年提出了一份有關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戰略框架,其中有關政府信息化的問題被作為主要內容。

    (5)利用互聯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和集成

    利用互聯網絡實現政府資源共享和集成,一方面是由于發達國家經過持續近五十年的信息化努力,政府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各種決策支持系統已經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互聯網將政府的信息系統在技術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為重新構造政府和建立政府、企業、公眾三者之間的新型互動關系提供了一個全新機會和平臺。

    2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實踐

    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從國家大力推動電子信息技術應用開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是中國信息化建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它以我國前期信息化建設的成果為基礎。

    2.1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1)辦公自動化階段t

    中國政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意識到信息革命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各政府部門已開始嘗試利用計算機輔助一些最基礎的政務勞動,譬如文件電子化處理、數據電子化存儲等,這就是所謂的“辦公自動化”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最主要的特點是利用計算機替代一部分手工勞動,提高政府文字、報表處理等工作的效率。

    到80年代末,全國各地不少政府機構已建立起了各種縱向或橫向內部信息辦公網絡,很多政府機構成立起了專門的信息中心,為提高政府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決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金字工程”實施階段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快,特別是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啟動,標志著中國政府與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序幕正式拉開。1993年12月,我國政府成立“國際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確立“實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帶動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正式啟動“金卡”、“金橋”、“金關”等重大信息化工程,這些工程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領導,以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保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為主要目的。

    緊隨“三金工程”之后的是“金稅工程”,它是為了配合中國財稅體制的改革,推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制度,嚴格稅收征管,杜絕稅源流失而實施的一項全國性的信息化工程。

    除此以外,近年來,國家有啟動了“金審工程”、“金盾工程”、“金衛工程”等新的“金字工程”。這些工程的相繼完工,將會對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發展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

    (3)政府上網階段

    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中后期,互聯網已經開始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廣泛滲透。政府作為社會信息資源最大擁有者和使用者,理所當然要與互聯網“聯姻”。開始于1999年初的“政府上網工程”,標志著真正意義的電子政務活動在我國正式活動。

    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絕大部分國家部、委、辦、局與地市級以上地方政府都已經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網站。與此同時,政府網頁的內容也變得較為豐富,網站的功能也變得日益多樣化,政府網站所發揮的作用也變得越來越大。

    “政府上網工程”的啟動,使中國政府真正開始了基于因特網的電子政務活動,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政府職員,對電子政務發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為改善電子政務發展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電子政務實質性應用階段

    在經歷了聲勢浩大的“政府上網工程”后,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進入了理性發展階段。特別是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五”計劃中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已取代“九五”計劃中“以信息產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提法,這標志著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

    在電子政務發展規劃方面,從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足夠的重視。2001年12月,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同年的12月29日,由國家科技部會相關單位專家共同組織進行的“中國電子政務應用示范工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公開招標。“數字化北京”、“數字化上海”、“數字化福建”等一個個宏偉計劃也進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2003年是我國電子政務從規劃轉向具體實施階段的第一年。同年9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干部“政府管理創新與電子政務”專題研究班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快政府職能的根本性轉變,加快推進政府管理創新。2004年,我國政府繼續推進以“三網一庫”為基本架構的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樞紐框架及應用體系,以實施電子政務示范工程為先導,加快建設和整合統一的全國政府系統辦公業務資源網絡平臺。

    2.2我國電子政務近期計劃

    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組織了上百位專家對國家電子政務進行研究,形成一套電子政務發展戰略框架,電子政務已經被列為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是建立兩個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即連接副省級以上部門辦公業務的“政務內網”和面向公眾、企業以及連接政府間業務的“政務外網”;其中,外網將與互聯網相連接。

    二是建設和推進十二項重點工程,包括為各級領導決策服務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和“宏觀政策管理系統”,將所有稅務機關和稅種擴展成為全方位的稅收電子化系統的“金稅工程”,將完整的通關業務電子化的“金關工程”,為國家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提供網絡化、數字化服務的“金財工程”,對銀行、信托、證券、保險進行有效監管“金融監管工程”、實現審計工作數字化的“金審工程”。另外,包括保障社會穩定、安全的“金盾工程”和“社會保障工程”、防偽打假的“金質工程”、應對水旱災情的“金水工程”和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金農工程”。

    三是信息資源建設,包括兩個信息體系和人口庫、法人庫、信息資源和空間地域庫、宏觀經濟庫等四個數據庫,為政府部門提供最基礎的數據資源。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