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蔡奇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學習時報和理論網記者程冠軍的專訪。作為一名副部級高官,蔡奇率先開設實名政務微博,引起網絡和政界廣泛關注。蔡奇在其微博上宣言:“追求執著堅定,為人誠懇透明”。日前,其微博已編纂成書《玻璃房》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記者:蔡部長您好。近幾年來,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在互聯網上與網友對話、交流,習近平同志通過手機給村支部書記和大學生村官發送問候短信。我們認為,中央領導同志是在告訴全黨,要重視互聯網,互聯網已經改變了當今的執政生態,互聯網建設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對此,您怎么看?
蔡奇:互聯網現在是越來越重要,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包括工作方式,所以我們的執政方式也會發生變化。首先,網民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中國的網民是世界最多的,達5億之多。過去有個說法,說網絡語言不代表主流民意,我覺得這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網絡的5億群體已經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了,盡管他們大多數是年輕人,但是它代表明天,代表未來。更何況,現在網絡的爭奪戰是每天可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以網絡實際上已超出了虛擬社會的范疇,成為現實社會的一部分,它已經沒有虛擬可言了。互聯網已經遠遠不是什么網吧、網游的概念了,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執政黨要鞏固執政地位,不能不看到網絡是一個陣地,是一個戰場。所以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力行,帶頭關注網絡,目的也是要號召各級領導干部都要重視和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關注互聯網的動態,來加強和創新我們的社會管理,引導我們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建立。
記者:聯合國發布的2010年全球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結果表明:中國的電子政務曾一度出現了退步。在中國正處于經濟、政治、文化的高速發展的時期,電子政務出現了退步,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蔡奇:電子政務的初衷就是要推行政務公開,從這一點來講,我覺得我們還是成功的。但是對于電子政務我們也需要總結,當前我們遇到了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大部分電子政務基本上還是“人跟網走”,以被動式的衙門作風,坐等上門。現在信息社會信息量這么大,人家怎么會專門去看你呢?因此應該改變,怎么改變?那就是要實現“網跟人走”。我們不能守株待兔,坐等上門,應該主動推送服務。為什么微博客代表著移動互聯網的潮流呢?它就是一種推送,就是“網跟人走”。我們發展的最終是為了人,是為了人本身,因此以人為本的理念應該見之于各個領域,當然也包括電子政務。電子政務應該跟著人走,跟著人民群眾走,這是最根本的。第二,現在我們要積極發展云計算。云計算也是不可阻擋的,這是新一輪的電子政務,但這個還要循序漸進,存量不變,重點在增量上。在這方面,我建議我們的數據庫、服務器在解決安全的情況下,不要政府自己購置,而是采取市場化外包的形式。此外,我認為,我們的電子政務現在大部分還是停留在傳統的門戶網站上,這已經落后了。電子政務重點要發展政務微博,政務微博實際上是電子政務的延伸,是一種新的形式,應該實現門戶網站與政務微博的互動。
記者:我們在調研當中也發現,中央領導非常重視互聯網建設,基層也很重視,但也有些層面的領導不重視,這是為什么呢?
蔡奇:我們的廣大領導干部對互聯網一定要有一個“革命性”的認識。現在我們的基本方針是以管為主,管理肯定是要的,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是以用為主,不是以管為主。以用為主,管用并舉;以用為主,以用促管。這才是正確的。為什么呢?黑格爾說過,給嬰兒洗澡后,不能把嬰兒連同臟水一起倒掉。有的學者總結北非、中東一些國家的教訓,認為是互聯網充當了幫兇,其實這是個誤導。互聯網只是個工具,拿到誰手上,它就為誰服務,它本身是沒有標簽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互聯網看成是洪水猛獸,推到對立面去,特別是微博客、社交網絡這一塊。最根本的一條,躲是躲不開的。我們不能隔網喊話,不知道里面什么東西,甚至認為網絡一塌糊涂。我們有些領導干部不懂和不關心網絡,主要是怕引火燒身,怕帶來風險。最近有很多人問我,如果網上有人拍磚怎么辦?我說你既然上網就要有雅量,我們上網為了什么?不是只聽好話,只聽贊美之詞,而是要聽不同聲音,要聽批評的聲音。好話聽太多了,沒必要,不同聲音里面往往有不少真知灼見,有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所以我們要經得起拍磚。在這方面我是最了解的,這兩年,酸甜苦辣我全部都經過了。
記者:最近,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規定發布微博需完成真實身份認證。你怎么看真實身份認證和微博實名制?您感覺網絡對于改造我們的學習有多大作用?
蔡奇:實名制當然好了,尤其是官員微博。官員開微博,如果是潛水的,它不叫官員微博,就是個普通網民的微博。你是某某官員,你就敢于實名,一定要實名。現在的問題在什么地方呢?我實名了以后,怎么處理好職務和個人的關系,我覺得這個要區分好,但是也不要太較真。我們不要規定得太死,弄得官員最后連開微博的積極性都沒有了,最后就真的是束手束腳了。我們有8000多萬黨員,如果大家都能上網發發聲音多好呀!現在我們的正面聲音還不夠,5億網民也需要引導,情緒也需要理順,有些訴求我們要去受理。我們不能熟視無睹,漠不關心。
關于學習,我認為,當下要下大力氣改造我們的學習。我們不能老講官話、套話,這種大話,老百姓當然不愿意聽了。我們要改變文風,包括話語體系都得改。我們有些官員之所以與群眾總講不到一塊兒,說到底是我們的文風、學風有問題。總拿著稿子念,沒有自己的話。官員的微博,如果都是文件,都是領導講話,這種微博誰看?誰跟你互動?微博當然要有點個性的東西,要有自己的話語。網友都十分愿意看到你的另外一面,生活的、文化的,還有一些見聞什么的,豐富一些,不能說你組織部長你只能講干部工作,其他的不能講。當然,官員微博與百姓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說上班時間你還是要有紀律的,起碼要注意兩點:第一,上班不能發。有的人說,上班為什么不能發呢?我說,為了防止讓人留下口舌,我們寧可嚴一點,上班不發。第二,不要去跟人家打口水戰,不要自己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
記者:2000年6月19日本報發表了《落日的輝煌》一文,文章的副標題是“17、18世紀世界變局中的康乾盛世”。文章說的是康乾盛世到清末的近100年的時間,中國喪失了工業革命所帶來的世界第一次一體化的歷史機遇,最終被西方列強豆剖瓜分。那么,今天我們所面臨的信息革命所引發的再一次更為廣泛的世界一體化,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蔡奇:就開放而言,我們現在是看清了世界一體化和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大勢,否則我們也不會加入WTO。我們實行改革開放,積極參加國際分工,國際事務,全球治理。就全球一體化來講,互聯網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當然,這個還不能僅僅從經濟角度,還要從社會角度看問題,因為互聯網是沒有國界的,所以這里面帶來的就是國家安全問題,對此,我們不能不考慮。從互聯網本身來看,現在關鍵技術還掌握在西方手上,所以我們要下大力氣研發我們的自主軟件。還有網絡立法問題,這次我提交了一個議案,就是盡快就網絡安全立法。關于網絡問政,我認為不能一哄而起,如果辦就要辦好。像政務微博,很多是奉命開的,開完以后它更新慢、更新少,或者就干脆不更新了。微博是每天要更新的,不更新還算什么微博。我是1995年開始觸網的,現在我們浙江的組織部門全部都開了微博,省委組織部就有7個官方微博,95%的主要干部都開了微博,可以說,網絡的開放給我們的組工工作帶來了新氣象。
記者: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互聯網建設與文化的發展繁榮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如何看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
蔡奇:網絡文化對于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當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省里制訂文化計劃,在征求意見的時候,開始沒有網絡文化,后來我就提建議,先進文化建設如果不加上網絡文化,那恐怕有點out了,后來就加上去了。網絡文化是很重要,但是當前要凈化我們的網絡文化環境,網絡里面有很多骯臟的、低俗的,甚至有一些違反法律、憲法的言論,我們要凈化這些不健康的東西,體現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現我們的主旋律。關于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現在看報紙的人群在逐步減少,大家獲取信息主要是靠網絡。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有很大的沖擊,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應該還是相互交叉、互為補充的。比如讀書,讀紙質書與跟看電子書完全是兩個感覺,這就是文化習慣。讀紙質書有那種書香的感覺,這是電子書不可替代的。但是網絡文化不可忽視,我們很多專欄作家現在其實都在網上,網絡本身就可以催生新的文化,但新文化并不排斥傳統的元素,把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與新文化相結合,這才是媒體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