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析微博時代政府公信力癥結 既有模式受挑戰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3-06-21

    微博時代政府公信力癥結

    在人類歷史上,技術變革往往導致社會變革。當前我們正在目睹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新事物所導致的革命性變革,這種變革不僅改變了人類社會的交往方式和信息流轉方式,而且正在改變著國家、社會、個人的結構關系。海量信息發布即時化和傳播主體多元化加劇了多權威中心之間的競爭。在流轉迅速的海量信息中,官僚化反應使政府對信息流控制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與甄別的難度大增,顯得力不從心,權威弱化。

    公共討論的門檻為零加劇了公共權力的分散。互聯網加速了權力向傳統的非權力主體——非政府組織、個人、群體等松散組織的彌散。例如公共議程設置權是政府決策權的核心部分,而現在,網民在政府之外提出、討論公共事務,進而設置、改變公共議程已經成為現實,政府議程設置權受到削弱。

    人際交往水平化加劇了政府權威維護的不確定性。如果說政府權威以往主要靠規則、習俗和共享價值來凝聚,并輔之以強制力威懾和福利誘導的話,那么,以水平化結構為依托的互聯網則使得現實社會中的權力——命令鏈條在網上重構幾無可能,權力向權威轉化更需要的是以說服溝通能力為主干的軟權力,而非強制力威懾和福利收買。如果政府不能及時順應互聯網的水平特征來延伸權力,那么,政府權威不僅難以維護,其流失的速度也會加快。

    也正因為互聯網信息傳播的迅疾性和廣泛性,近年來,經由互聯網披露的公共事件越來越多,人們對政府公信力的質疑也越來越多,政府已經陷入有權力而缺權威的尷尬境地。深入思考公共事件經由互聯網跌宕起伏的發展,我們就會發現,其癥結不在互聯網,不在網民,而恰在于不少官員還沒有意識到社會結構和政治生態正在發生根本改變,既有的政治權威維護模式已經面臨嚴峻挑戰。

    一方面,政府掌握著大量有用和有效的公共信息,就像一個巨大的信息水庫,卻久久不開閘放水或放水甚少,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對公共信息的強烈需求難以獲得有效滿足,形成信息饑渴。互聯網上人們的聯系往往放大這種信息供給-需求落差和公眾的信息渴求。因此,政府當前迫切需要加大信息釋放力度,并運用既有權威和比較優勢及時、準確公開信息,利用互聯網相關信息自動聚合效應和信息傳播的極化效應,樹立互聯網上的權威信息中心。政府在積極發聲放大正面信息的基礎上,還需要推動和引領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所掌握的公共信息的公開,使網絡公共討論趨于平衡。惟其在信息公開的基礎上,政府才能夠有權威去平衡公共討論,引導公眾意見。

    另外,應改革行使權力的方式,盡快熟練運用軟權力來凝聚網絡社會共識。硬權力的功用在于以國家強制力來確保規則適用的平等和公民權利保護的先行,以此塑造政府形象的根基。軟權力不僅靠政績實效,而且靠政府聯系、說服和溝通公眾的能力。硬權不硬,則軟權不靈。因此,當前,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公平執法的力度,另一方面,更需要提升說服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平等交往溝通平臺,政府以及公務員應當以平等主體身份與網民討論,并在明確討論規則的基礎上主動拋出話題,鼓勵和塑造公共討論,例如支持關于政府職能、社會價值、公民權利的大討論。在鼓勵公共討論的氛圍和實踐中,政府不僅能夠將公民教育蘊于公民自我教育當中,而且能夠在掌握價值討論的方向上展開說服,增強政府在規則、政策和政績方面的吸引力,進而發現和提取社會的主流價值,鞏固和促進全社會對秩序的共識。(作者褚松燕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