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新媒體打造短視頻傳播新陣地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06-10

     《政務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隨著短視頻市場的成熟應用,用戶規模已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短視頻的使用增長率要遠遠高于在線視頻。2018年,中央及地方黨政機構紛紛入駐短視頻平臺,利用其傳播特征推動輿論宣傳工作,政務短視頻呈現井噴之勢。

    政務新媒體搶灘短視頻平臺

    國家高度肯定和鼓勵各級機構入駐新媒體平臺,并提出加大短視頻正能量供給力度,提升政務新媒體宣傳水平。受此影響,政務新媒體紛紛搶灘短視頻平臺。

    短視頻發展初期,其只是公眾娛樂消遣的一個平臺,當其累積大量用戶后,政務新媒體就開始閃亮登場。以人民視頻為例,公安部、森林消防局等政務機構入駐人民視頻短視頻平臺,開啟了一系列戰略合作。黨政機構積極探索信息傳播新渠道,大膽創新嘗試之下,涌現出一批政務新媒體的運營典范。例如,“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七大博物館聯合短視頻平臺發布的創意視頻《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引發極大關注,累計播放量突破1.18億,點贊量達650萬,分享數超過17萬,視頻播放量相當于大英博物館2016年全年參觀總人次的184倍。

    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介紹,目前,“北京SWAT”(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中國長安網”(中央政法委)等政務官方賬號都擁有上百萬的粉絲,成為“網紅”級別政務新媒體,影響力驚人。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短視頻政務號中,最受歡迎的是警務號。而來自抖音方面的數據顯示,在入駐其平臺的政務號中,政法系統是最多的,占比達到70%,它們也是發布短視頻最活躍、最受網民喜愛的一批政務新媒體。

    政務短視頻有獨特作用

    “微博、微信等政務新媒體主要以圖文信息為主,發布內容多集中于資訊、政策解讀。政務短視頻則傾向于融入網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內容,用趣味化、接地氣的方式進行科普解讀、活動介紹等。”祝華新說道。

    政務短視頻中有一個經典案例,即“北京SWAT”在入駐短視頻平臺時,發布了一則短視頻,展現的是特警隊員的日常訓練場景,視頻中特警們正在實戰演習,狙擊射擊的畫面配上一款風靡網絡的射擊游戲的背景音樂,不到12小時,短視頻收獲了超過250萬的點贊和7萬的評論,賬號粉絲突破了100萬。

    同時,政務短視頻還能夠寓教于樂地科普知識。以抖音平臺為例,粉絲過萬的知識類作者發布的視頻平均播放量和分享量都遠高于平臺整體的平均水平,人均粉絲數是平均線的兩倍,超過15萬。由此可見科普類短視頻的受歡迎程度,而政務短視頻的科普內容同樣備受關注。

    短視頻政務號過度集中一隅

    在肯定政務短視頻蓬勃發展的同時,《報告》也指出,目前政務新媒體仍處于初級階段,雖然出現了一批政務短視頻號“網紅”,但僅是很小一部分,且多集中在特定領域。同時,國家部委的政務號因資金、人員等優勢也往往比其他政務號做得更好。由此,也就造成短視頻政務號過度集中在特定層面和特定領域,不利于基層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建設。

    通過一系列調研,祝華新表示,只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好政務短視頻的問題,迎接5G時代,政務新媒體應向移動化、可視化、智能化和平民化轉型,塑造貼近群眾的親民形象;通過溫暖、溫情內容打動人;設置創意活動和話題,展現黨政機構職能特點;利用寓教于樂的科普知識吸睛;打造品牌特色欄目,激發政務宣傳創新活力。《報告》建議政務新媒體首先評估入駐平臺,借助平臺影響力達到1+1>2的效果;立足本地化運營,打造從地方到中央的短視頻矩陣;堅持術業有專攻,聯合“兩微一端”等做好政務發布,運用差異化優勢,打造個性化特色政務號。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