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網推進器”計劃的重要一環,螞蟻金服10月16日宣布推出專門面向金融行業的云計算服務——螞蟻金融云,正式向金融機構開放多年積累的云計算能力和技術組件。此舉除了能讓金融機構擺脫傳統IT架構的束縛外,還能快速獲得螞蟻金服世界級的技術能力,快速搭建起適應互聯網金融需要的金融應用。螞蟻金服CTO程立說,螞蟻金融云提供的服務,能夠有力幫助平臺上的金融機構開展創新,實現向新金融轉型升級。
擺脫傳統IT架構束縛
適應互聯網金融轉型
產品推出僅半個月,用戶數就超過250萬,后臺系統支撐能力開始捉襟見肘。為應對業務指數級的增長,3年的IT預算在幾個月內用完。如果繼續采用原有的IT系統,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卻要面臨入不敷出。
如此一腳天堂一腳地獄的情形,就真實發生在天弘基金身上。為天弘帶來困擾的余額寶目前已經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最終天弘選擇將系統搬到金融云上來應對,不僅成功降低了系統成本,還將清算時間由8小時縮短到了半小時,確保用戶早起后能看見頭天的收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各種現象級產品不斷出現,金融業務呈現隨時在線、小額頻發等特點,傳統IT架構成本高昂、并發能力弱、可擴展性差難以有效應付。螞蟻金融云提供的分布式計算服務,則可以有效幫助金融機構完成這種轉變。
螞蟻金融云繼承了阿里云將5000臺機器連成一個集群的能力,并根據它提供的分布式技術具有可靠、一致、安全等特點,完全能夠滿足金融業的需要。同時,金融機構可以快速廉價地按需采購服務,無需自我搭建。這對缺乏財力和技術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意義重大,它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搭建起一套適應互聯網金融需要的系統,應對用戶的爆發式增長。
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能大大提高金融的普惠性。螞蟻金融云能讓單筆支付的系統成本從傳統IT架構的幾毛錢降低到1分錢,單賬戶成本降低到傳統體系的幾十分之一,單筆貸款的系統成本降低到1元錢以下,從而讓金融機構為用戶提供無手續費轉賬、免小額賬戶年費的服務。
據悉,與傳統系統架構不同,螞蟻金融云架構將并發交易處理能力由千萬筆/天,提升到億筆/天,單筆交易成本從以“角”為單位壓減到以“分”為單位,單筆貸款業務成本從數百至千元壓減到1元以下,業務大變更可實現小時級投產、分鐘級在線擴容。
快速具備世界級技術能力
輕松復制出“支付寶”
除提供底層的云計算分布式能力外,螞蟻金融云還把過去10年的技術積累萃取成眾多工具向金融機構開放。上云的金融機構無需像螞蟻金服一樣聘請眾多技術人員,利用這些工具便可擁有螞蟻金服相同的技術能力。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螞蟻金融云開放的這些能力,是國內少有的經歷過實戰檢驗的金融云服務,分別在集團旗下的網商銀行、支付寶、天弘基金等不同金融業務領域得到過驗證。
螞蟻金服首席技術架構師胡喜說,螞蟻金服的技術每年都要經歷雙11的大考,具備了金融級安全、持續可靠服務的能力:能有效支撐6萬筆/秒的復雜業務沖擊,在30分鐘完成億級用戶的清算;兩地三中心,系統全年可用率達99.99%;遠低于十萬分之一級別的風險管理能力;EB級的數據儲存能力和每天上百PB的數據處理能力。
“這代表了互聯網金融最前沿的技術能力,通過螞蟻金融云,金融機構能夠用低廉的成本獲得,無需自己研發。”胡喜說,與其他云平臺不同,螞蟻金融云還為入駐的金融機構提供了豐富的技術組件,用戶可以輕松搭建出金融級的應用。這意味著,技術能力較弱的中小金融機構也可以據此快速搭建起一個自己的“支付寶”來。根據測算,螞蟻金融云能讓金融機構研發金融級應用的周期從3個月縮短到2周。
上云的金融機構還能獲得和螞蟻金服旗下業務快速融合的能力,再加上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相互碰撞研發出各種創新型金融產品。
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生態圈
5年服務1000家金融機構
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表示,開放螞蟻金融云是螞蟻金服“互聯網推進器”計劃的重要一步,是技術領域向金融機構開放的最重要平臺。
此前不久的9月份,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宣布啟動“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在渠道、數據、技術等方面開放并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力爭在5年內助力超過1000家金融機構向新金融轉型升級。
要實現這一目標,光靠螞蟻金融云一家的力量是不夠的。盡管目前螞蟻金融云已經進行了30多個產品的研發,具備3000多項功能,但還遠遠不能滿足金融機構的需要,因此螞蟻金融云將立足開放,聯合ISV等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云上生態圈。
程立說,只要符合螞蟻金融云安全準入機制,即可通過API將自己的軟件/服務快速對接到螞蟻金融云上,共同為金融機構提供豐富的產品、服務和價值。螞蟻金融云將與生態圈中的參與者一起,為金融機構輸出一整套基于“互聯網+”體系下的金融能力及互聯互通能力。在這個完全開放的生態環境中,金融機構可以便捷地整合利用各類云服務資源,使自己專注于核心金融業務,持續創新及運營管理,推動向新金融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