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消費金融:拉動長尾消費 帶動經濟增長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7-10-11

    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從2011年起消費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一直超過50%,并呈逐年增長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前不久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比投資高出30.7個百分點,穩居“三駕馬車”之首。說消費支出成為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也不為過。

    消費金融作為向各階層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是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近6萬億元,其中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交易規模達到4367.1億元,同比增長269%。

    互聯網消費金融更貼近消費者

    消費金融的興起和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觀念轉變有關。隨著“提前消費”的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以“預支”或“分期”等方式進行消費,從而提前享受產品或服務。

    相比傳統消費金融服務,互聯網消費金融更貼近消費者,可以通過對消費品靈活多樣的定價與支付模式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預期的消費信貸產品,深受廣大長尾用戶喜愛。比如近來各大電商平臺都推出了“分期購”、“白條”等服務,還有專門針對分期消費的各種分期購物平臺的出現。

    維信金科CEO廖世宏對本刊記者說:“過去一段時間很多年輕人已經很愿意做提前消費。而且我們發現很多用戶在使用消費金融的時候不光是一個借錢的感覺,更多是一種生活時尚感。以前可能大家會覺得很奇怪,什么樣的人群會向你借幾十塊錢,而現在我們最小的貸款是50元起。”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金融服務主體下沉,大大降低了人們接觸金融服務的門檻。特別是在消費領域,消費活動的主體在中下層,互聯網消費金融對長尾人群消費的刺激和拉動,對實體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都有積極意義。

    垂直行業消費場景受青睞

    “渠道的下沉,帶來了用戶的下沉。以我們目前發展的數據來看,覆蓋更廣的是二三線城市的用戶,比如四川,分期業務發展最好的是綿陽、遂寧等地市,這些城市鄉鎮區域的用戶使用分期業務的很多,這給用戶的消費體驗和方式帶來很大改變,因為這類用戶在以前是很難享受到分期業務帶來的消費體驗的,其他的分期公司嵌入非常少。”甜橙金融相關負責人對本刊記者表示。

    隨著技術進步和金融牌照門檻的降低,一些垂直行業的龍頭企業或平臺紛紛利用自己的交易優勢和特定場景的獲客優勢試水互聯網消費金融。甜橙金融是中國電信的全資子公司,得益于中國電信多年的運營網絡和億級的用戶數據,使得其消費金融服務渠道向下有效滲透。

    不僅是電商平臺這種和消費金融強相關的消費場景亦或是傳統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入消費金融服務,同樣,房產、汽車、旅游等垂直行業的公司也在利用其對特定領域的把控和用戶數據的積累涉足消費金融。如房地產中介的“鏈家金融”、在線旅游的“途牛金服”、汽車領域的“廣匯租賃”等垂直平臺都植入了互聯網消費金融,并取得了不錯的前期效果。

    在被問到在電信行業背景下,甜橙金融的消費金融板塊有什么特點,甜橙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甜橙金融可以通過和電信場景、電信套餐做結合,能夠打造出讓用戶沒有特別感覺到在做分期,而是正常在使用電信套餐的產品。“比如今年我們將分期服務與紅包套餐相結合所推出的“紅包分期”產品,就是將用戶每月返還的紅包(翼支付金)與每月分期款進行綁定,用戶的直觀體驗是0元用手機,分期款是電信每月紅包進行還款,這在用戶消費體驗和方式上,模糊或者說淡化了分期的感知,用戶的門檻降低很多,用戶體驗也不錯。”

    互聯網消費金融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金融的普惠性,可使消費金融服務低成本、高效率地延伸到長尾人群,并低風險地覆蓋廣大中低收入人群。“我國消費金融市場遠未飽和,互聯網消費金融是一片‘藍海’,我們希望有更多人能參與進來,推動消費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甜橙金融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驅動 規范發展

    與傳統消費金融相比,互聯網消費金融在產品、服務和風控等方面充分植入了互聯網技術手段,從而使消費金融的產品具有小額、分散、無擔保、無抵押等特性。而這一切特性都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支撐。

    上述甜橙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數據在消費金融領域運用得已經很多、很深入,尤其是在授信和風控方面,目前市場上的科技金融公司都是以自己的金融建模而著稱。所以說,模型的打造是現在分期業務、甚至整體線上線下消費金融業務的核心,擁有模型和風控技術的企業就擁有話語權。在建模方面,最重要的是模型規則和海量數據,如果將運營商大數據優勢用到極致的話,對于分期授信的效果是有巨大優勢的。”

    “從前的授信時間是論天計的,而現在整個交易基本上都是通過大數據模型、智能的風控模型,理論上我們已經做到了秒級的授信。客戶基本上可以在數分鐘內通過支付渠道獲得我們發放給他們的現金。”廖世宏表示。

    近兩年我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的文件,讓我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了一個科技驅動為導向、規范發展為基礎的新階段。

    不過我們要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發展時間不長,還沒有經過經濟周期的考驗,金融消費者對部分互聯網金融的平臺和模式的信任基礎還不牢固,一有風吹草動,容易產生羊群效應,導致市場波動。另外在跨行業、跨領域、跨市場的運作過程中,科技創新和流程改造導致業務屬性難以界定,容易產生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

    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在準入門檻、資產質量、資產規模、資金情況、信息使用等方面均缺乏有效監管,一旦經營不善,將直接導致個人及企業客戶的經濟損失,進而可能間接影響傳統消費金融機構的新增貸款申請質量及已發放貸款客戶正常還款行為。例如今年1月,京東金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京東白拿”下線,涉嫌承銷未經核準擅自公開發行證券。

    因此有專家建議將互聯網消費金融納入監管體系中,運用信息技術精準監控其資金流、信息流、資產流情況及合規經營,防范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廖世宏說:“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大家現在仍在想辦法攻克應用場景問題、風險控制問題以及資金來源等問題來擴大發展規模。但擴大規模的前提是合法合規,否則只是空中樓閣。”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