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詐騙手段升級 須謹慎防范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06-04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日前發布2019年4月份失信風險警示報告。這份報告主要涉及電信網絡詐騙、虛假廣告、非法集資、侵犯知識產權、法院判決不執行、套路貸、不合格產品等行為。報告同時揭露47種常見詐騙手法,引起公眾關注。針對最新的詐騙手段,本期主持人為廣大網友支招。

    問:電信網絡詐騙有哪些新特點?

    主持人:花樣不斷翻新、場景多變,近年來的電信網絡詐騙新型犯罪活動不斷演化和升級,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包括犯罪手段高科技化,犯罪行為集團化、國際化,贓款流動快速化,詐騙對象精準化、定向化等。其中,犯罪分子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的計算機、電話等設備,通過互聯網服務器,使用任意顯號軟件、網絡電話等技術手段,利用偽基站批量群發短信、撥電話,利用改號軟件將主叫號碼修改為銀行、電信運營商、公安機關等機構的官方號碼等。詐騙技術手段不斷變化,受害人防不勝防。

    問:常見的詐騙“套路”有哪些?

    主持人:報告顯示,老年人、在校大學生、公司財務人員、個體戶等人群為電信網絡詐騙行為的主要受害群體。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提示信息和媒體報道,常見的詐騙手法包括:電話、QQ冒充熟人好友詐騙,冒充公檢法、公司老總詐騙,利用微信假冒代購詐騙,發布虛假愛心傳遞詐騙,點贊詐騙,盜用公眾賬號詐騙,電視欠費詐騙,退款詐騙,購物退稅詐騙,低價購物詐騙,辦理信用卡詐騙,等等。在二維碼詐騙中,犯罪分子以降價、獎勵為誘餌,要求受害人掃描二維碼加入會員,實則附帶木馬病毒。一旦掃描安裝,木馬就會盜取受害人的銀行賬號、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

    問:如何有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主持人:大家可以多關注有關部門發布的提示信息和媒體報道的詐騙案例,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個人及企業信息,如在相關網站輸入賬號、手機號碼、查詢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前要謹慎核實域名真實性,不點擊可疑鏈接,不連接來歷不明的無線網絡,不掃描非正規渠道獲取的二維碼,謹防釣魚陷阱。加強賬戶安全管理,如提高銀行賬戶安全性,給自己的賬戶上好“鎖”,可單獨設立小額獨立銀行賬戶,用于日常網上購物、消費。保管好相關復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培養良好的支付習慣。

    (本期主持人李萬祥)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