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需極致安全 云災備保障成大勢所趨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06-04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要求,網絡運營者應當參照國家有關標準,采用數據分類、備份、加密等措施加強對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

    數據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業內專家表示,《辦法》無疑對數據中心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災備成為保障數據和業務安全的關鍵一環。

    數據中心可能因為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等因素發生故障,統計顯示,在遭遇災難的同時又沒有災難恢復計劃的企業中,將有超過80%在兩到三年后退出市場。

    災備可以在災難發生前,利用IT技術對信息系統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保護,包括本地及異地的數據備份、應用和場所的接管等,確保系統遭受災難時數據的安全,以及業務的快速恢復。但是傳統災備存在高成本、高浪費、低利用率、建設時間長等問題,且對運維人員要求極高,在此背景下,云災備成大勢所趨。

    “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云災備,在云的平臺,提供災備模式,包括備份和容災,保證受眾的安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舒繼武說,“但出了故障以后,怎么能夠在云上保證業務不中斷,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成本問題,以及如何保證實質性恢復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也是云災備研發面臨的挑戰。”

    對此,整個行業也在進行積極探索。近日,阿里云發布企業級云災備解決方案,這是行業內首個集業務恢復、數據保護和網絡自愈于一身的業務保護解決方案,為制造、金融、醫療等企業提供一鍵容災能力。阿里云技術戰略總監陳緒表示,云上災備成本相對傳統線下節省50%。

    據Gartner預計,到2020年,90%的容災操作會發生在云端。“災備是最基礎的技術信息,所有的信息資產都需要災備保護,以確保在任務故障的情況下,整個信息系統能夠運行。災備和相關網絡和技術的發展也緊密相關,比如容錯結構、系統恢復技術、應急管理等,還有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系統安全等。”舒繼武強調,“現在應用都上云,云災備是一個新趨勢,它涉及很多核心技術,特別是分布式的災備存儲技術,讓未來災備向智能化,多元化發展。”(記者崔爽)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