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銷量、追評、曬單、皇冠店、商家評分、退貨率、糾紛率,相信經常網購的網友們對這些詞應該都不會陌生。不過正所謂“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便認識這些詞,對于網購的一些規則,你真的都熟悉嗎?
相信沒有誰能夠打包票說自己從沒在網購中失利過。大多數人網購,大概都是通過上面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根據這些指標的分數高低來判斷產品的質量好壞,所以經常會出現分數很高評價很好可產品卻差的令人無語的尷尬場面。是的,在網絡發達的今天,這些指標也是可以作假的。不良商家通過各種作弊手段,可以在短短幾周之內打造一個各項指標都很優秀,各項評分都很高的店鋪。當有足夠的多的買家掉入陷阱或者被官方發現后,這個不良店鋪就會關閉,而那個騙子會換個店鋪重新把這個騙人游戲再玩一遍。
一開始,在淘寶平臺上大量的C2C店鋪,魚龍混雜,經常有用戶被難辨真偽的不良商家所迷惑而上當。后來,以京東蘇寧等為首的B2C電商平臺開始引入外來店鋪,雖然在入駐門檻上有些限制,卻無法從根本上杜絕不良商家,這使得不少以為B店就是正品的買家再次掉入陷阱。那么下面提供幾個拆穿奸商店鋪虛假指標的方法,或許能給網友們提供點參考。
如何看懂商家評分
1、看詳細評分淘寶首創了5分制的評分規則,而后被蘇寧國美等同行所學習并效仿(除京東外),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大多數網友購物時也會習慣性把綜合評分高低作為這家店鋪好壞的判斷標準。所以很多網友會認為,評分接近滿分或者各項評價均高于平均分40%以上的都是好店鋪。而事實上,這類店鋪的評分是有貓膩的。
這類評分極高的店鋪,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新開的店鋪,成交量有限,評分高純粹是因為店鋪新,而對于新店大部分買家也是沒有膽量輕易入手的;另一種則是虛假交易的店,也就是大家理解的刷過信譽的店鋪。這類店鋪,因為數據是刷出來的,自然是好評一片,所以更具有迷惑性,如何區分真假成為關鍵。
進入店鋪詳細評價頁面(以淘寶為例),將會呈現更多的信息。此前有些專業機構曾做過調研:表示至少有5%的人,就算對商品質量十分滿意,也會因為服務態度、送貨時間等各種原因不給滿分。即使是標桿性的商品,如iphone手機,也不會沖破這個標準。
淘寶上某店鋪退款產品中質量問題占43%截圖
所以很明顯一個店鋪它的評分如果遠遠高于行業平均分,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再一個通過觀察低分的比例也大致能判斷店鋪的交易真實性。
依舊以淘寶為例,如果打1分的比例連0.01%都沒有,也就是說萬分之一(一萬次交易中一次給低分)的幾率都不到的話,那就很值得人懷疑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打4分的比例低于4%,也是令人懷疑的。
雖然京東采用的是自己的一套評分機制,不過規則大致相同,所以適用于淘寶蘇寧們的方法也同樣適用于京東:只要各項數據不與行業平均值相差太多,理論上來說問題不大。
2、排查營業執照雖然新廣告法已經發布,對虛假廣告打擊力度空前,不過電商平臺里的商家吹噓起來卻天花亂墜。一件挺普通的衣服,其面料、做工、設計、版式等等那都是全世界最好的,而價格又是全世界最低的,更不用說吹噓自己的店鋪有多大實力蕓蕓,往往看的網友眼花繚亂,沖動點的甚至就立刻下單給錢了。
對于這樣的店鋪,究竟實力是不是那么厲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它的營業執照。在淘寶的店鋪名稱上,鼠標點擊浮動的下拉菜單,再點擊其中的工商局徽標,輸入驗證碼就能查看該店鋪的營業執照。如果點擊徽標沒反應或者信息不全,可以直接去工商局網站查詢公司的名稱,如果還是查不到,那這家店鋪虛假宣傳的成分居高。
企業營業執照中可以看到該企業的成立時間和主要經營范圍,依據這兩項可以跟店鋪中的描述進行對比,就能大致了解該店鋪在企業和產品描述中有沒有虛假宣傳。一般來說,年頭越久的企業它的店鋪越可靠,畢竟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方面都經歷過了一段時間的檢驗。對于經營范圍,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的品牌公司,經營范圍一定是跟主營業務緊密相關的,那種幾乎什么行業都做的公司,多數是商貿公司,通常采用倒買倒賣、貼牌甚至換標的方式經營,在這樣的一家店鋪購買商品,安全系數明顯不高。
注冊資本同樣令人關注的。雖然國家放低了企業的注冊門檻,但一個僅有1萬元注冊資本的企業,你敢在他們的店鋪買一部上萬元的電子產品嗎?那些不用任何資本的新成立的淘寶C店,你認為自己能在他們店鋪買到正品iphone6S嗎?
有些企業,為了顯示自己高大上的身份,對外鼓吹自己是外資(比如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奶企和家具企業),創造產品完全進口的假象,可仔細一看企業類型,“自然人控股”、“國內合資”等等赫然立在營業執照的類型欄中,仿佛是一種自嘲,要知道,這樣的類型,就算店主把店鋪包裝得各種國際范,那也不可能是國外品牌的公司,真正賣外貨的企業,那類型欄至少也要來個“外資”的標簽吧。
3、看懂退貨率除了查看店鋪的硬件,關于產品的口碑更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很明顯產品的好壞跟退貨率也是直接相關的,在所有的電商平臺上,都是可以查看退貨率的。不過令人驚奇的是退貨率也同樣可以造假。
正常來說,從數據來看,因質量問題退款比率高過行業2倍以上的商品,那么這款產品的質量肯定是令人質疑的,所以一定要謹慎購買。
不過有網購經驗的網友應該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店鋪的商品,退款明細顯示數量過千過萬,但因質量問題的退款數卻基本為0,很顯然是商家在退款流程中,威逼(強迫)利誘(返利)等多種方式讓買家將質量問題改成“7天無理由退款”。
對于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買到不好的產品,還真就以為是自己倒霉,碰巧買的是件問題產品,而不去懷疑賣家所有的產品質量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