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農網站約3萬多家 電商進村仍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7-03-28

    近年來,電商作為新經濟的代表模式,大舉“上山下鄉”,通過眾籌、眾包、點籌方式實施訂單農業和定制式農業,有效改善了農產品買難賣難、價格時常波動等問題,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到2016年,全國有1311個淘寶村以及135個淘寶鎮,給農村地區帶來了84萬個就業崗位。

    在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電商人才匱乏、農產品電商平臺創新能力不強等因素的制約,電商進村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相關資料顯示,到去年底,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3.1%,不到城鎮的一半;農村電商交易額2000多億元,僅為全部電商交易額的5%。農村物流在可及性、可靠性、服務水平、速度等方面與城市物流存在較大差異,農產品分級、包裝、保鮮、儲存、配送等相關技術和能力參差不齊。另外,目前我國涉農網站約3萬多家,大部分為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單一模式,創新能力不足,且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多數為缺乏專業技能的當地農民,僅縣域電商人才缺口就超過200萬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8次提及“電子商務”,首次單設了“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專節,對進一步發展農村電商釋放了重要政策信號。如何打通電商進村“最后一公里”?首先要補齊短板,提升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和應用率,填平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重點支持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建立有機農產品從田頭到市場的各類標準體系建設,用電子商務倒逼農產品生產商品化、標準化。其次要發揮優勢,推動農村各類服務互聯網化,充分挖掘農村生態、物產、產業等各類資源優勢,加快農村電商與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物流配送網絡、互聯網金融、農業科技等融合發展,真正實現全方位服務“三農”。再次要政策引導,建立政策扶持機制,創新農民技能培訓和電商平臺建設,鼓勵在外務工的青年、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等返鄉創業,規劃建設一批設施配套、產業聚集的 “淘寶村”“電商村”,推進城市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