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市場之大,僅2015年第3季度,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就達到1348.74億元人民幣。但是無論市場如何飽和,總有滿懷抱負的勇敢者加入游戲。
提起在線旅游市場,攜程、窮游,booking的名字立馬想起在耳邊。尤其是攜程這些年連續通過投資甚至并購大量例如藝龍、華住集團、華遠國旅、途牛、同程、天海郵輪等等資源端和渠道端,前些時間成為了去哪兒的大股東更是引起行業震動。
大家都在問,競爭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場,新入局者還有機會嗎?這個行業實在太大了,整個在線旅游市場2015Q3環比增長24.8%,同比增長72.96%。攜程、去哪兒以及眾信旅行的Q3的報表也顯示其收入規模都在以100%的同比速度在增長,但毛利水平進一步下降,說明大家都在犧牲利潤換市場規模。
雖然新玩家玩出攜程一般的規模已經很難,除非資金雄厚進入旅游金融這樣的領域。那么,細分市場和運營成為突圍的關鍵。
細分市場,消費力更強
如今,貌似已經沒有在攜程上找不到的酒店,在同程上訂不到的票了。篩選方法根據商圈、價格、評分等,各平臺大致無差別。雖然大而全可以使得巨頭平臺賺的廣告費,但是中國的消費者正在向非價格敏感型進化,越來越多的出行者首選的是酒店舒適度、環境、特色,甚至看重藝術品擺件、spa服務、洗發水牌子這樣小的細節。
應勢而生,各類細分領域的App也逐漸聚集人氣,比如專注于精品酒店生活和預定的“漫酒店App”;專注于海島旅行的“海鳥窩”等等。在這些平臺上,信息更集中、簡單,心無旁騖。由于平臺已經細心的篩選了產品,所以有效的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并且能從專業的角度給到用戶引導,幫助用戶輕松找到相關信息。
使用這部分App 和網站的用戶,大多屬某一領域的深度消費群。這類人群比普通旅游消費者,在某一領域更具消費力,他們不喜歡眼花繚亂的選擇。
場景化出行,解決痛點
曾經聽說過一個“三公里”的概念,即景點或者酒店附近3公里的生活信息集合,解決了用戶對“主要訴求”之外的生活信息的需求。因會議出差入駐酒店的用戶,在散會之后不知該做些什么;因休閑度假而購買景區酒店的用戶,也對除了景區之外的活動信息有需求。帶著場景解決用戶需求,更容易被接受。
漫酒店App就是把“三公里”概念做的透徹而被用戶接受的一個例子。他們有一個版塊“慢生活”,每一個酒店都有“酒店周邊”的選項。點擊進入后,周邊符合“精品酒店”人群品位的食色品玩信息就全部展示在用戶眼前。
盡管目前都是由超級App主導用戶屏幕,但也并不是說未來小而美的App無法突圍。其實,只要在所屬的領域深耕、做到極致,有自己的用戶群和生態,一樣可以有自己的市場和競爭優勢。比如上面談到的漫酒店App,正是以酒店作為切入口,以精致生活方式為方向橫向拓展自己的用戶需求,這其實就是在形成小眾用戶的生態圈。
隨著用戶個性化性需求的不斷增多,未來也許屬于那些小而美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