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地利:電子政務----電子公民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5-10-11

                                           張進京  譯
    摘  要:
        信息社會意味著所有人的生活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新媒體和信息與通信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體制層面上,公共管理要進行全面重組,適應電子政務的新要求,如可利用性和舒適性。公民越來越習慣于電子技術和新媒體的普及。全球信息化、電子商務和因特網上的電子公民,也要求公共管理更為高效,更為透明,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應用的舒適性、可利用性、協調的外觀和感覺將決定電子政務的接收性。奧地利已經制訂了一個全國性的計劃來應對來自電子公民方面的挑戰。這個計劃包括“公民卡”、電子簽名的可靠性和數據保護。

    奧地利計劃:
        電子政務只有在設計得當并為公民、企業和管理部門接受時,才可以說是成功的。所以奧地利的電子戰略是由國家、地區和地方的所有相關機構,包括私人部門共同建立的。
        如果實施得體,網上應用就能被更好地接受并更為有效。奧地利的電子政務計劃是根據以下 一些基本原則制訂的,這些原則保證了ICT在公共管理部門中的持續應用:
        1、用雙重手段避免數字鴻溝,公民可以在電子服務與紙介服務之間進行選擇。
        2、鼓勵公民成為電子公民,使他們能享受電子服務。
        3、明確電子政務的基本特點是提高管理效率。
        4、用標準化的程序和方法保證安全性和隱私權。
        5、連貫一致的外觀和感覺。
        6、管理過程和程序的透明。
        7、系統、應用和文件的可互換性。
        8、開放標準和免費的界面轉換。
        9、改變管理使之能適用于未來的發展。
        10、提供“一站購齊”的服務,使公民無須了解管理流程就能在一個地方獲得管理服務。
        11、后臺辦公系統重組,優化電子政務
        12、多渠道地接受網上服務。技術設計應是中性的,使公民能按自己的技術偏好進行選擇。

    結構化的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必須是舒適的,簡單的。這意味著所有的管理機構要協調一致地建立標準化的,完善的結構。標準化的電子簽名是可以被結構化的電子政務很好接受的,電子簽名的權力是由公民自己掌握的。
        奧地利成立了ICT委員會,它是一個在聯邦層次上管理電子政務實施的實體。它負責基礎設施的集體使用,共同政策和協調一致程序的制訂,以及對法規和標準貫徹的監督。
        ICT應用是管理部門重組后臺辦公流程、程序簡化和提高效率的機遇。從紙基管理向電子政務的轉移帶來了自動化方面的巨大商機。只有對那些超出工作流程的復雜案例,才需要去人為干預。從自動化中節約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于提供更好的服務。
        電子政務接收方面的問題是,用戶是否能獲得具有標準程序和形式統一的公共管理服務。奧地利現在有不少示范項目和應用模型。現有的應用必須與電子簽名相適應。新的應用正在推行中。2001年年底以來,公共管理部與內務部共同開發了一個全電子業務的示范模型,“公民卡”和安全的電子簽名可用于這個模型。這一模型首先被用于犯罪記錄。
        這個概念基于以下設想:
        ――模塊設計
        電子業務和流程可以被看作是具有清晰界面、功能和職能的一系列單元組成部分。
        ――系統架構
        用戶與標準應用之間的通信按以下流程設計:前端―門戶―通道―后臺辦公―提交服務。
        ――電子簽名
        公民需要向管理部門提供電子簽字。按照法律的要求,必須使用安全的電子簽名。為保證法律上的確定性和真實性,管理機構的服務器上要有備份簽名。
        ――應用標準
        基礎標準是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XML-format(可擴展標識語言格式)和XMLDsig (可擴展標識語言數字簽名)。根據法律要求,對各安全層面上的問題都要有預見。

    電子政務是如何運行的
        界面開放是電子政務成功的先決條件。只有在規范細節明確,而且可為公眾所用的時候,用戶才能順暢地應用。在地區、城市和私人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現在各種XML規范已經明確。
        奧地利已經建立了能提供規范、互換條件和其他有關電子政務信息和法規的公共數據庫。帶有正式說明的以XML為基礎的格式可以自動進行處理并直接讓客戶在文件中做電子簽名。如果設計得當,具有電子簽名的文件可以在屏幕上重新顯現出來,或打印出來。偽造是不可能的。
        在各種媒介和文本比比皆是的時候,以打印的形式自動地再現真正的文本是至關重要的。
        用于電子政務的XML記錄包括:
        1、XML貯存器
        2、個人數據
        3、支付電子簽名確認(與銀行機構合作)
        4、服務器備份電子簽名(舊的提交奧地利標準研究所)
        5、提交記錄
        6、通告數據
        7、網上傳輸數據
        現在正在開發4個基本模型,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完成。
        這四個基本模型是:簽名核對、授權核對、確認、服務器備份簽名

        2002年10月25日,原形模板和應用已經公示。公民和企業可以用電子簽名和“公民卡”嘗試這些公共管理應用。以下應用已經完成:
        犯罪記錄(內務部)
        兒童補貼(社會事務部)
        無紙外貿管理(經濟與勞工部)
        居民登記(維也納市)
        報稅(財政部)
        不定要求(聯邦總理辦公室)
        頒發“公民卡”

    概念公民卡
        2000年11月,奧地利聯邦政府決定,到2005年用芯片卡技術使所有的公民都能以電子化的方式享受政府的服務。在2003年底,實現通過因特網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安全對保證電子政務法律上的確定性和真實性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最先進的技術是基于智能卡的電子簽名。但這不意味著將來電子政務不需要保證安全方面的新技術了。中性設計和界面友好的技術原則保證了市場的開放,避免了對技術方法的偏好。
    法律框架
        隨著管理法的改革,國家采取了若干重要的步驟把電子政務納入了法律的框架。為滿足確定性和數據保護的需求,國家修訂了公共管理程序條款,引進了公共注冊號碼登記和加密措施(單向),而傳遞法使管理部門能電子化地傳遞正式的通告。
    概念公民卡
        公民卡并不一定是智能卡。采用類似的技術也是可以的。目前奧地利采用的技術主要是智能卡。社會保險卡由于其用量巨大將是最為重要的卡。現在有各種組織打算向大學、商會、銀行和奧地利計算機協會的會員或客戶發放“公民卡”。國家正在考慮向公務員發放服務卡。
    可用于電子政務的智能卡必須能滿足概念公民卡(簡稱“公民卡”)的要求:
        ●電子簽名功能要符合奧地利簽名法和奧地利簽名令。用法律保證數據來源的確定性和真實性。
        ●保證電子簽名和手寫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應。
        ●用臨時授權也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并能建立可靠的通信。
        ●有信息盒存儲諸如授權證書這樣的數據,以及由公民卡擁有者對使用控制的標識數據或其他數據。
        ●在ZMR號碼(中央居民登記號)上捆綁加密(每個奧地利公民都有一個中央登記號碼)。由內務部電子簽署的這種捆綁,是可以用于居民中央注冊登記的。

    安全層
        安全層是由公共管理部門開發的一個開放的界面。安全層是應用和“公民卡”之間的中介。企業為公民卡的功能提供安全防護。這使企業部門能放心地使用公民卡。安全層的優點是使應用和“公民卡”完全獨立,明確區分二者的職能。安全層能滿足電子政務的需求,保證公民卡項目的市場機遇。安全層完全符合開放界面的原則,它已經向公眾開放。
        安全層是基于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和XML(可擴展標識語言)加密協議的。使用TLS/HTTPS也是可能的。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簡單目標接入協議)和XML遠程程序呼叫(XML-EPS)正在考慮之中。這種應用把覆蓋保護和發送結合了起來。

    確認與數據保護
        只有得到授權的公民才能通過電子途徑訪問公共管理部門并提出要求。電子簽名可以提供保證。它還能促進公民與政府的聯系。它不需要事先登記,也不需要麻煩的用戶ID卡和密碼。奧地利的居民登記號解決方案使電子簽名的推廣成為可能。
        在奧地利,數據保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了保密和數據保護,上述管理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不能把確定每個公民身份的中央居民登記號存儲在各個管理部門之中。公共登記號碼加密(單向)則是可以的。這樣就保證了個人與程序的分離,充分滿足了保密的要求。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