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快年底音樂跨入“收費時代” 騰訊阿里爭搶100億蛋糕
根據國家版權局發布的《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8月1日起,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在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平臺必須全部下線。網友由此擔心網絡音樂從此告別免費時代,不過記者登錄熱門的音樂網站,都尚未正式告知需要付費下載音樂。業內人士透露,音樂版權的混戰現在已經打響,最快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音樂下載將迎來“收費時代”。
看現狀
聽音樂人均年支出不足一元
據記者了解,中國擁有龐大的數字音樂市場,目前已經擁有4.78億數字音樂用戶,數字音樂市場規模則達到440.7億元人民幣。中國數字音樂市場規模以上提供音樂產品或音樂服務內容的企業已達695家,而在APP市場中就有3.1萬個的音樂APP。不過,在每日下載量達到2億次中,僅有3.5%的用戶是付費用戶,國內各大音樂在線平臺的收聽和離線下載仍然是免費的。“播放平臺主要依靠廣告和收聽音樂產生的流量等項目獲得收入,用戶付費則主要集中在收聽更高品質的音樂,獲得更多歌曲下載等服務商,每月支付費用在10元至15元不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IFPI《數字音樂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數字音樂收入為8260萬美元,平均到每首歌,版權收入僅為50元,而平均到每個用戶,一年用于在線音樂方面的支出不足1元人民幣。根據他們的估計,一旦數字音樂付費全面啟動,那么這塊蛋糕將會有100億。
搶蛋糕
混戰打響小眾平臺面臨消亡
其實在國家版權局的通知發出之前,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互聯網音樂平臺為了站穩腳跟已經開始了版權大戰。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版權購買力度最強的騰訊,一舉拿下包括華納、索尼、英皇在內20多家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還爭取到熱播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的獨家版權。有了版權“底氣”,騰訊旗下微信開始禁止用戶分享QQ音樂以外的在線音樂平臺鏈接。
阿里作為后來者,今年3月一舉吸納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兩大平臺,成立阿里音樂,隨后拿下德國貝塔斯曼音樂集團(BMG)音樂數字版權分發協議。數據顯示,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分別占中國數字音樂平臺市場的4.6%和17.3%,這意味著阿里音樂一躍成為國內數字音樂行業老大。近期,阿里招來高曉松、宋柯分別出任阿里音樂的董事長和CEO。而一些小眾平臺在版權禁令下,只能選擇關閉音樂服務。
相關人士解讀,音樂下載收費是必然,而運營商的收費模式有各種可能性。據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音樂下載即將真正進入收費時期,最快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實行,具體的收費時間要看幾大互聯網音樂平臺推行的力度。
記者伍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