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電子郵件變“鐵證”?網易推全球首個公證郵箱
足夠普及的郵箱業務還能醞釀出多少新價值?有些時候,用戶會主動給出答案。
對于善于求變的互聯網企業而言,很多新業務的誕生需要用心傾聽用戶的聲音。網易郵箱也不例外。
如今,電子郵件早已成為當下商務溝通和貿易往來的主流溝通方式,但受制于電子郵件“易逝、易改、易變”的電子數據特性,一旦發生法律糾紛,證據的采信、取證和舉證會非常困難。
如何簡化電子郵件的公證流程?這一次,擁有超過6.5億總有效用戶數的網易郵箱選擇提供“網易公正郵”(gzy.mail.163.com)服務,為中國互聯網用戶提供專業的電子郵件證據留存、取證以及出證一站式服務。
取證難催生的新業務
當前,信息時代的巨大變革,使得電子數據證據逐漸凸顯出重要性,很多法律糾紛已經無法通過傳統證據形式來證明和解決,越來越多地需要依賴電子數據證據來定紛止爭,通話錄音、電子合同、聊天記錄等都陸續成為各類法律糾紛的證據材料。電子郵件作為商務溝通和貿易往來當中主流溝通方式,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證據形式。
但在法律實踐中,當事人在發生爭議后將電子郵件作為證據提交給法院時,卻很難被認定和采納,因為法官無法確認當事人下載的電子郵件的內容是否遭到了更改或補充。受制于偽造技術門檻低及網絡環境等因素,很多時候公證處因為無法保障所證電子郵件的客觀真實無法受理電子郵件的舉證。
另一種比較權威的取證方法是公安、檢察院或法院等司法機關到電子郵件運營商處調取電子郵件的原始電子數據,作為定案依據。但這種做法存在取證成本過高、受限于公證員互聯網技術知識等問題,導致絕大部分當事人的訴求無法得到滿足,正當的法律權益得不到保障。
80封電子郵件,6000萬美元和解費用,這個曾經轟動一時的蘋果與深圳唯冠iPad商標權屬糾紛案因涉及大量電子郵件往來,而電子數據在法律實踐中認定難,在查明事實的過程中帶來了諸多阻礙。
作為上述案件的主審人員,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邱永清的感慨是,任何電子證據都有痕跡,但借助很多技術專家的還原過程成本非常高,對民事案件而言非常浪費社會成本以及司法資源。
“這些年來,(網易郵箱)用戶郵件公證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每年都會收到大量的申請。”在網易郵件事業部總經理柳曉剛看來,這一次推出的公正郵業務是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的順勢而為。
公開資料顯示,具有17年的電子郵箱運營經驗的網易郵箱,是國內最大的電子郵件運營商,截至2014年一季度,總有效用戶數已經突破6.5億。
“網易公正郵是全球推出的首個公證郵箱,它填補了電子郵件保全公證領域的空白,真正解決了電子郵件出證難、質證難問題,是互聯網行業在法制化進程中一次里程碑式的進步。”柳曉剛解釋道。
為公證行業“提速”
據網易VIP郵箱產品總監肖鈺妍介紹,網易公正郵將首先在網易VIP郵箱、網易企業郵箱上線,未來將逐步擴大到網易免費郵箱。
網易公正郵上線后,網易公司將根據當事人請求和合作公證處的約定,將把網易電子郵件后臺數據庫的權限開放給合作公證處,便于公證機構直接調取原始電子數據,從而保障被證內容的真實性、實時性和完整性,徹底解決當事人及公證處無法獲得郵件原始數據的困難。第一批合作的公證處將覆蓋全國18個省,今年年底將逐步擴大全國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事實上,公正郵服務在用戶發送和接收郵件的同時,將實時留存郵件原始文件,用戶可以隨時登錄網易郵箱進入公正郵列表進行證據查詢管理,并可通過安存科技的電子郵件保全系統快捷申辦公證,隨后至公證處憑身份證及郵箱所有權證明出具公證書。
“網上公證申請基本是一個實時的過程。用戶選擇一個郵件提交公證請求之后,就可以持本人身份證件去相應公證處進行辦理。”肖鈺妍解釋道。
而在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高盧麟看來,如何保證龐大的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是互聯網當前以及今后能否得到良性的發展,建立誠信互聯網的大環境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由電話錄音發展到電子郵箱數據,存儲和公證的測試,使互聯網電子數據這方面技術邁出了新的一步。
在業界看來,網易公正郵不僅大大節約了當事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也填補了公證服務在電子郵件保全公證領域的空白,是公證行業在公證業務新模式上的有益探索,大大推動了公證信息化進程。
“電子時代,明顯感覺到公證行業落后了。現在的公證書還要做成有紙化的。但是從目前互聯網發展趨勢來講,也許有一天,郵件可以在網上直接向公證處申請,公證處可以在網上加蓋公證處的印章,相當于時間戳一樣不可更改,未來法官直接調取就可以使用。”中國公證協會信息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方圓公證處主任吳鳳友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