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8月的尾巴,邁進金秋9月,又迎來了一個開學季,冷清的校園開始熱鬧起來。隨著互聯網和智能化的不斷發展,學校開學的場景不再是昔日印象中的汗流浹背、擁擠混亂。目前,眾多高校采用了智能化的入學報到流程,簡化了煩瑣的手續,提高了辦事效率。如今,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應用走進校園、走近師生,也讓校園生活更添智慧色彩。本期“聚焦”帶你感受智能化校園“別開生面”的開學季。
“別開生面”開學季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臉識別這樣的智能化應用不再是高冷的“黑科技”。今年開學季,不少高校在迎新工作中紛紛亮出了“刷臉神器”。
高顏值報到現場——刷臉迎新
8月30日,古樸燕園再次迎來新同學。今年開學季,北大的“刷臉神器”在迎新工作中大顯身手,讓新生報到快速高效、井然有序。同時,據北大官方微信,北京大學西南門還部署了一套“刷臉入校”閘機,并于6月27日投入使用。“刷臉”幾乎可以做到“秒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廣大師生。
吳同學:報到時被一排排的“刷臉神器”震驚了,各種提示、歡迎語很溫馨,效率也特別高,智慧迎新666!
楊同學:智能識別方便了我們學生進出校門,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租學生卡、假學生卡,還有混入學校的情況,相對來說更加安全。
白同學:一開始覺得很新鮮,很高科技,后來發現是真的實用,識別速度很快。
彭同學:雖然很厲害的樣子,但是我還是選擇走保安小哥人工驗證通道,因為自知跟入學照片長得還是有差距的,機器認不出我就很尷尬了。
陳同學:現在進校門、圖書館都會選擇“刷臉”,特別方便,再也不需要在包里到處找卡了。
回宿舍忘帶卡怎么辦?刷臉啊!
北京師范大學在宿舍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新生報到即進行數據信息采集,學生宿舍也開啟了“刷臉時代”。北師大人臉識別系統可以刷校園卡后進行人臉識別,如果忘了帶卡或是騰不出手,還可以對著機器喊自己的名字,機器進行語音識別,再與人臉信息對比。
程同學:大門之后還有一道閘機,如果可以把這個取消也使用人臉識別應該會更方便。
張同學:我覺得這個智能門禁還挺好的,就是還不確定識別準確率怎么樣。女生么,就怕這個卸了妝不好識別,那還挺尷尬的。
有才華也可以“靠臉吃飯”
山東大學中心校區一多餐廳添了個新鮮玩意兒,引得前來就餐的學生好奇不已。山東大學飲食管理服務中心推出的“全場景任意消費人臉識別系統”,于7月2日在中心校區一多餐廳正式上線。各位有才華的同學也紛紛來體驗“靠臉吃飯”。
山東大學這套全場景任意消費人臉識別系統直接使用校園卡賬戶余額,可支持實時任意金額消費。山大師生在結算時只需輸入校園卡賬號加“刷臉”,就可以完成付款。忘記帶卡后再也不用滿食堂轉悠找人借卡了。
“刷臉”究竟怎么刷?
又是一年開學季,但今年有些新鮮事。“學生進校門,刷個臉就行。”近日,一些高校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學生在校門口只需站在閘門前,人臉識別系統便能快速識別學生的面部,檢索該學生是否為本校學生,繼而選擇是否打開閘門。
所謂人臉識別技術,通常也叫作人像識別、面部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通過人臉圖像特征的提取與對比來進行,用攝像機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人臉識別系統將提取的人臉圖像的特征數據與數據庫中存儲的特征模板進行搜索匹配,通過設定的閾值,匹配得到結果。
現在,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開始在校園中應用,北京大學的學生就可以體驗“刷臉”入校門了。近期,“刷臉入校”閘機正式在北大西南門運行,與其他系統采用的1∶1人臉識別技術不同,這套系統采用1比N實時人臉識別技術,在全國尚屬首例。以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刷臉進站、刷臉取錢、刷臉支付”等應用均采用1∶1人臉識別技術,無論照片底庫多大,先通過身份證、賬號或綁定的手機號找到本人的照片,再進行一對一識別。這些應用大都在室內進行,受光線影響小,技術成熟,比對速度和準確度容易控制。然而,“刷臉入校”是室外人臉識別,會受到光線干擾,于是,“刷臉入校”采用的是1比N實時人臉識別技術,支持十萬張照片底庫,每次開門,需要即時從數萬張照片中快速找出人臉特征,進行精準匹配。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校園智慧化程度也在提高,給學生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也推動智慧校園走向成熟。
人臉識別——校園里的智能管家
人臉識別技術除了被應用到入學報到外,也被諸多學校應用到進入校園、宿舍、教學樓等場景的管理中。
山東大學洪樓校區在學生宿舍內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不但能讓學生“刷臉”進出宿舍樓,還能記錄學生是否晚歸,了解學生進出宿舍的情況。北京師范大學也在學生公寓啟用了人臉識別系統,方便了公寓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外來人員,另外,北師大還嘗試在課堂簽到時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方便課堂管理。為了對進入高校參觀的游客加以管理,武漢大學在今年櫻花季期間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和自動閘機等技術,讓公眾預約后再“刷臉”進入校園。此外,清華大學西門也于近日試點建立人臉識別和刷卡識別系統,希望杜絕“黃牛”違規帶人進校園現象。
將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學校中,對于提升校園管理水平、降低校園管理成本、增強校園的安全性、提升學生校園生活的便利性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校園游的火熱,寒暑假來臨之際,北大、清華等高校往往成為旅行團聚集區,校門口排隊進入校園的游客絡繹不絕,甚至出現了投機取巧帶學生進入校園的“黃牛”,為此北大、清華等高校施行預約參觀制,加強對入校參觀游客的管理和數量控制,人臉識別技術的引入則可大幅提升管理成效,杜絕“黃牛”倒賣預約號的問題。而對于本校學生來說,有了人臉識別手段,不用在入校時掏出校園卡,不會因忘記帶卡而無法進入校園。對于學校來說,用信息化身份驗證手段代替原來的物理證件識別,能確保準確審核入校人員身份,防止有人冒用他人證件和使用虛假證件進出校園,在實現信息核驗更加準確的同時獲取了入校人員的身份信息,這對于加強進出校園人員身份管理、維護校園安全來說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隨著人臉識別在校園中更多的場景得到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將真正成為校園的智能管家,提升校園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刷臉這撥兒操作很“6”
今年,北京師范大學“刷臉報到”成為數字迎新的最大亮點。“刷臉”的同時還可自動生成一張照片,帶有“姓名、學號、院系,2018年9月3日北京師范大學新生報到留念” 文字和北師大標志水印,定格精彩瞬間。智能化設備給校園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智慧管理”的重要意義。如今,“智慧”進校園不僅僅發生在高校,初高中也逐漸有“智慧”設備進入,智慧設備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只有你們想不到,沒有它們做不到”。據報道,杭州第十一中學打造了“智慧食堂”,最新的3.0版增加了人臉識別功能,學生就餐時,不是刷飯卡而是“刷臉”。也就是說,該校上千名高中生現在全都“靠臉吃飯”。學生“刷臉”后身份就會被識別出來,同時顯示姓名、飯卡余額和套餐類型等就餐信息,該校根據學生每日就餐情況生成營養報告,每周一次給家長發送。這樣一來,“刷臉”不僅讓學生就餐更加便利,還可以監測學生的營養狀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助力。
從門禁到飯堂,“智慧”進校園的腳步讓我們不禁感嘆時代變化之快、科技發展之神速。遙想當年,無論是宿舍門禁還是課堂點名簽到,抑或是食堂就餐,都沒有現如今這般方便。
然而,方便之余也引發擔憂。學生的人臉信息輸入后臺系統,同時,身份信息、學號等也一并歸入系統當中進行匹配,這背后的信息安全問題如何保障?對于未成年人而言,錄入面容、指紋等信息是否應獲得本人同意授權,定期將學生營養報告等發送到家長手中的做法是否妥當?這些,都是智慧校園應考慮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