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王震)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陳曉紅建議,全面推動區域、城鄉和行業數字基礎能力均衡化發展,有序推進多樣性算力服務能力建設。
在陳曉紅看來,隨著全國數字化建設縱深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要素利用、智慧平臺建設得到大力發展。然而,智慧社會作為數字鄉村與數字城市的融合、拓展與目標發展方向,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城鄉和行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應建立健全國家層面的數字基礎與能力建設對口幫扶機制。”陳曉紅建議,依托城鄉一體化建設,推動優勢地區在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對偏遠城鄉的對口支持與拉動,打造以東促西、以城帶鄉、互補互惠的均衡發展新格局。特別強化對農村地區的支持,拓展數字技術在三農領域的應用。
同時,她建議,引導市場資源優化配置,以補貼、稅收減免、基金支持等方式協同推進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依托大型企業資源優勢,搭建產業鏈數字協同創新機制與平臺,促進全產業鏈數字資源的高效流動與利用。
此外,陳曉紅指出,當前我國算力發展仍面臨數據“大而不強”、算法“快而不優”、區域“東多西少”的結構性失衡難題。應發揮高能級科研平臺科技攻關優勢,有序推進多樣性算力服務能力建設。
她建議,支持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領域高能級科研平臺的科技創新,持續支持在高端芯片、計算系統、軟件工具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重要產品研發。加強基礎研究和多路徑探索,加速存算一體、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前沿領域戰略布局,構建多樣性算力的基礎優勢。同時,加強產學研用協同機制,優化算力產業創新資源配置,強化計算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以優質企業、高水平產業集聚區和產業創新平臺為載體,全方位培養引進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