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施魔法” “云上”辦冬奧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01-18

            賽事成績、賽事轉播、信息發布、運動員抵離、醫療、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統全部上云……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帶來的挑戰,北京冬奧正在答寫“保障安全與精彩”的答卷。

    北京冬奧組委會技術部部長喻紅表示,北京冬奧會核心信息系統已經實現100%運行在云上,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做好了準備。

    這是奧運史上首次由云計算承載著奧運的組織和運營,這也意味著,北京冬奧會將成首屆“云上奧運”。

    “云上冬奧”

    科技賦能北京冬奧會上云

    當前,北京冬奧會已經將奧運最核心的賽事成績、賽事轉播、信息發布、運動員抵離、醫療、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統遷移至云上。

    記者了解到,過去,每屆奧運都需要重復建設傳統IT機房,并在賽事短暫使用后拆除。上云之后,IT基礎設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縮短了應用開發和部署流程。

    如何完成這一歷史性的遷移工程,在“云上”辦冬奧?這背后,正是得益于科技的進步。

    據阿里云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冬奧會應用系統實現了統一門戶、應用集成和數據集成,為北京冬奧會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準備了堅實的云基礎設施。

    以轉播為例,往屆奧運會各國轉播機構前往現場報道需要以下流程:在媒體中心預定場地、籌備演播室、部署遠程轉播技術設施。這一過程手續繁瑣、耗時頗長、斥資不菲。轉播云的出現,根本性地改變了這一傳統采編方式。

    借助云計算優勢,OBS Cloud使許多現場的采編工作可以轉移到云上,實現遠程操作,極大降低了奧運現場的轉播負載。

    綠色冬奧

    冬奧云數據中心300余天自然冷卻

    綠色是本屆冬奧會的辦賽目標之一,上云,也是綠色冬奧的重要舉措之一。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北京冬奧組委與奧運會全球指定云服務商聯合揭牌了北京冬奧云數據中心,主打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相比傳統機房,位于張北的冬奧云數據中心通過自然風冷、浸沒式液冷、智能調溫等技術,實現100%無機械制冷,將熱能耗降低至70%以上。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之所以選擇張北,是因為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年均氣溫僅為2.6℃,最低氣溫達-40℃。工程師將室外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良好的新風通過風墻技術輸送至機房,直接為IT設備降溫,實現全年300余天“免費”自然冷卻,大大降低了空調系統的電力消耗。

    僅是這一項工程的“節能賬單”就足夠亮眼:加上模塊化設計、AI調溫等技術,北京冬奧云數據中心的年能耗比低于1.2,最低可以達到1.09,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每年可節約標煤8萬噸,相當于種了400萬棵樹木。

    全民冬奧

    觀賽者感受北京冬奧“黑科技”

    對于廣大觀眾而言,這屆北京冬奧可能會因為“黑科技”的存在的存在更精彩。

    據了解,在云的基礎上,視覺智能、算法、AR等技術在賽場的應用將讓觀眾獲得更好的觀賽體驗。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合成視頻技術,通過技術對于運動員很多動作的瞬間進行360度的自由觀看視角的捕捉。例如,通過多角度智能合成技術,將多陣列視頻組合成全景動態畫面,由此帶來短道速滑、冰壺等比賽更多維度的觀看視角。

    此外,5G+云的技術也提供更多可能性,自由視角能讓觀眾在屏幕上自由選擇觀賽角度、觀賽時刻;場館全景圖片導覽可以在線上瀏覽場館;室內精準導航幫助觀眾快速到達場館座席區域;即將開通的8K頻道,將讓觀眾在賽時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8K比賽,也有機會在冬奧場館、城市廣場等地通過8K終端看到超高清畫面。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