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簡稱“雙碳”戰略)實施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正在籌劃中,而先前頒布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為提升鄉村生態保護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落實“雙碳”戰略目標,要注重與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機結合、協同共進,既讓“雙碳”目標助力數字農業發展,也使數字經濟賦能農業農村領域綠色發展。雖然我國在農業減排固碳領域開展了多年探索,并在種養業減排、土壤固碳、可再生能源替代、生態環節監測與保護等方面有所突破,但減排成本高企,減排效果和減排前景充滿著不可預期性,將放慢農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為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著力改善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是農業農村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穩定、暢通鄉村振興生態“大動脈”的重要路徑。
面向新時代,農業“雙碳”目標實現需要增強農業生產活動和農村生活內生動力,更需要外部助力和經驗借鑒。借力數字經濟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升級信息基礎設施和農業物質裝備技術,加速生產方式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數字農業生態和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從根本上緩解農業固碳減排和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發展困局。
農業數字化轉型與農業雙碳戰略實現存在深度融合的基礎
新發展格局下,“數字化”和“低碳化”發展雙雙駛入快車道,是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與重要保障。數字農業發展與農業“雙碳”目標的實現過程互為支撐,內在目標與邏輯一致,兩者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數字農業發展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牽引力。通過數字經濟改造農業產業生產、經營和服務體系,引領現代農業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在減少農業碳排放的同時有效提高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是實現農業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路徑;同時,數字賦能鄉村政務服務和基層社會治理,能加強農業減碳增匯數字化核算能力,還可高效監管農業“雙碳”戰略在基層實施進程,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
“雙碳”戰略對數字農業快速迭代升級有著天然訴求。隨著“雙碳”目標在農業領域的縱深推進,意味著要大幅降低農藥、化肥和動力機械等傳統農業生產和生活資源要素投入,同時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碳匯能力,還要全面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的監管和治理,這些不得不加以考慮的現實問題,都是農業數字化轉型能解答好的重要時代課題。此外,數字化轉型作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降低環境成本的重要路徑,通過數字化新型技術推廣應用,農業經營主體獲得預期環境收益的機率大幅增加,促成相關主體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促進農業數字化轉型與農業雙碳目標深度融合的關鍵舉措
推動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鑒于農業數字化和“雙碳”戰略目標深度融合任務的艱巨性,需堅持全國一盤棋,絕不能就碳論碳,要堅持先立后破,深刻認識到先穩住農業碳排放存量、嚴控增量,然后向碳中和平穩過渡的正確應對姿勢。發揮“雙碳”戰略對數字賦能農業減碳固碳行動糾正機制的作用,加速農業數字化轉型進程。落實好農業農村數字降碳增匯的制度化規范化工作,大力推進數字核算和標準建設,進而防范運動式“減碳”帶來農業去產能、調結構的過度化和農村經濟發展秩序失衡。推動形成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公眾協同共進的工作體系,培育數字農業發展良好生態,優化各類農業資源配置,積極應對數字化賦能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社會經濟風險,有序推進農業農村節能降碳,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狠抓農業數字化集成創新和迭代升級。立足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抓好“十四五”開局起步窗口期,圍繞農業農村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便和作物秸稈資源化、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數字農機和加工流通領域等節能減排降碳重要領域布局農業科技創新力量。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通過揭榜制開展突破式技術創新,建立健全綠色農業數字體系。加快以農業大數據平臺為核心的智慧型互聯網農業生態圈的建設,推動農業物聯網和綠色低碳綜合技術服務平臺等發展。推進低碳農業數字孿生計劃,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型信息技術在涉農領域的融合應用,助力農業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搶抓技術迭代機遇,加快農業領域脫碳零碳數字技術突破,繁榮農業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全面布局“雙碳”戰略農村主戰場。加強與國際標準銜接,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立數字化的農業碳排放管理體系,助力農業碳排放數字化管理與應用。
促進面向“雙碳”目標的農業數字新基建均衡發展。全力構筑綠色數字基建,通過統一部署、同步監管、分級負責數字化運維,提高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農村寬帶、農村5G基站等涉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大中西部農業產業數字基建的投資力度,保證農業行業內部數字化轉型的均衡,彌合數字鴻溝。加快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字化轉型,推動實時碳排放信息智能采集技術發展,結合云計算、物聯網AR和機器人等信息技術賦能降碳,并支撐各類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堅守數據和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底線,強化風險管控,確保農業行業“雙碳”數字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鼓勵涉農頭部企業利用自身稟賦優勢,爭當農業減排或零排放先鋒,主導數字賦能農業綠色發展前沿陣地,進而拓展農業農村“雙碳”新業態。
提高農業數字化發展韌性來保障農業“雙碳”戰略順利實施。以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鍛造農業數字化降碳增匯自主核心技術,鞏固數字農業發展與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基礎。充分激活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生態潛能,增強農業數字化與“雙碳”戰略協同發展韌性,加快推進覆蓋農業全產業鏈條的數字農業試驗區建設,探索打造“綠色低碳”標桿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工作體系。加快構建數字應急產業生態體系,培育數字賦能農業“雙碳”戰略實施的應急管理和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推動對外開放戰略與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全面加強數字農業與“雙碳”戰略融合的對外交往與合作,有效規避各類潛在風險沖擊。踐行開放包容理念,提升數據開放共享技術水平,實現農業碳排放和碳匯數據上云,全面加強農業碳排放的數字化核算和監管,推動“雙碳”目標的圓滿實現。
(作者彭育園系湖北工業大學教授、湖北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平系湖北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