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信息化觀察網、中國信息化網、國潤互聯信息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的2019第四屆中國網絡信息安全峰會在北京裕龍國際大酒店成功召開。
大會圍繞“數字化轉型中的安全之道”主題,邀請政府部門領導,匯聚信息安全領域頂級專家、學者、知名CIO和產業界優秀人才等千余人,在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為維護網絡安全出謀劃策。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出席峰會并致開幕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公安部十一局七處副處長范春玲、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區塊鏈安全技術檢測中心顧問專家宮云戰教授、工信部賽迪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劉權博士,思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總規劃師李天白,北京芯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潼川博士、新華三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解決方案部部長曹亮、武漢綠色網絡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CEO葉志鋼、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業務CTO郝軼、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鐘力、瑞星安全研究院院長葉超、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韓斐博士、國信電子票據平臺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崔艷輝等政府部門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蒞臨峰會并作主題演講。峰會由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常務副會長傅伯巖主持。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信息安全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系統防護水平不斷提高,系統也越來越龐大,成績有目共睹,但從另一方面而言,還必須看到大數據環境下,我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足,必須從網絡空間蘊含的生產力、國防力、文化力的全面視角,積極應對。重視網絡安全新等級,警惕“網絡核武”、“網絡冷戰”、“網絡顛覆”,網絡安全需要思考新架構,網絡安全需要聚焦新技術,網絡安全需要塑造新生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演講中強調,網絡化基礎設施、云計算、大數據、工業控制、物聯網等新型信息化環境需要安全可信作為基礎和發展的前提,必須進行可信度量、識別和控制,確保體系結構可信、操作行為可信、數據存儲可信、、策略管理可信、資源配置可信。他指出,中國可信計算創新已經開啟了可信計算3.0時代,需要用可信計算3.0夯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礎。
(公安部十一局七處副處長范春玲)
公安部十一局七處副處長范春玲在會上指出,等級保護制度是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是促進信息化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根本保障,是一項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國家利益的重要任務。構建新的等級保護制度體系應以網絡安全案(事)件為主線,問題導向,注重攻防兼備。要以全面提升網上行動能力為根本,提升實時監測能力、檢測評估能力、通報預警能力、應急處置能力、追蹤溯源能力、態勢感知能力、偵查打擊能力、技術反制能力、數據獲取能力等。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區塊鏈安全技術檢測中心顧問專家宮云戰教授)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區塊鏈安全技術檢測中心顧問專家宮云戰教授在會上談到,區塊鏈是個可信數據庫賬本,因此區塊鏈項目中保存了大量高價值的數據,比較典型的就是各類虛擬資產,正因如此區塊鏈成為最易于吸引黑客發現漏洞并策劃攻擊獲利的目標。DTS在源代碼檢測方面的能力,在區塊鏈項目檢測方面大有可為。
(工信部賽迪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劉權)
工信部賽迪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劉權博士在會上提出了大數據安全保障的對策和建議。從國家層面來講,要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方責權;要強化制度建設,加強重點領域和行業關鍵數據的安全監管;要加強大數據相關產品、服務管理,建立自主可控信息技術生態體系;加速發展大數據相關技術,建立網絡安全縱深防御體系。從企業層面來講,要堅持積極防范,構建基于等級保護的大數據縱深防御防護體系架構;要做到管理和技術并重,全方位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通過構建大數據等級保護技術框架,確保大數據可信、可控、可管。
網絡安全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也關乎社會的穩定,聯系著千家萬戶,隨著全球互聯網發展步伐的加快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此次峰會上,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科研院、企業代表以及來自信息化領域一線服務機構深入交流,深度對話,深入研討,直擊網絡安全行業發展技術難題和產業發展痛點,探索解決網絡信息安全領域迫切需求的新模式與新思路,將有力推動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