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智能制造開路 常州要當長三角中軸樞紐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0-18

    常州將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謀劃實施一批最具比較優勢、最能帶動全局的重大創新舉措,重點在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匯聚海內外創新人才、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再造城市發展新優勢。

    ——陳金虎 江蘇省常州市委書記


    “未來5年,我們要科學謀劃實施‘532’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長三角交通中軸、創新中軸、產業中軸、生態中軸、文旅中軸,高標準打造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休閑度假中心,不斷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示范區建設水平,全力把常州建成國際化智造名城,打造成為長三角中軸樞紐,全面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共江蘇省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在日前召開的常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發出的動員令。

    “十四五”期間,常州有著怎樣的戰略發展思考和定位?在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上,又有著哪些先發優勢?如何來打造長三角中軸樞紐 ?科技日報記者在10月9日開幕的2021年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上采訪了該市領導。

    先行先試,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

    “五年來,圍繞‘建設什么樣的常州’和‘怎樣建設常州’,常州市委注重前瞻性思考、規律性把握、戰略性布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創造性地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深化蘇錫常一體化合作聯動,探索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徑,全力以赴抓創新、抓環境、抓項目,推動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陳金虎說。

    記者了解到,常州縱深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打造高端創新創業載體,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目前,該市已有1萬余家企業觸網上云,打響了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品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47.8%,高新技術企業數實現倍增,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其中,通過深入實施“龍城英才”計劃,省“雙創”人才數量位居江蘇省前列,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7年該省第一。

    同時,通過率先啟動國家職教高地示范城市建設、全國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持續推進“重大項目主題年”活動等舉措,該市工業規模已突破1.3萬億元,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壯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型碳材料產業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工業大獎、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

    尤其在生態建設方面,常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長江大保護,沿江1公里范圍內危化企業全部關停,“重化圍江”難題得到有效破解,沿江生態環境發生轉折性變化。水氣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生態環境指標持續改善,創成“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摘得中國人居環境綜合獎。

    堅持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攻堅克難,常州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升,“經濟強”的基礎更加厚實:5年間,地區生產總值跨過兩個千億元臺階,達7805億元,今年將突破8000億元,人均GDP突破15萬元,躋身全國十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位居全國30強;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16位、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第17位、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18位。

    系統謀勢,實施“532”發展戰略

    “目前,常州的發展優勢在于制造業規模大、門類全、韌性好、開放程度高。”陳金虎說,過去我們靠制造業贏得了“工業明星城市”稱號,未來我們始終要把責任扛在肩上,科學統籌優化空間格局,堅持依靠科技創新、特色產業重振雄風,高標準地建設國際化智能制造名城。

    過去五年,盡管常州探索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徑,為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面對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市委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其中,最大的不足在于產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作用相對偏弱;最大的短板在于創新驅動的爆發力還不強,城市對高端創新要素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最大的制約在于能耗壓力、資源環境約束加大,推動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還需持續用力。

    “這些問題,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陳金虎說,常州要系統謀勢,順勢而為,要把優勢最大程度發掘出來、展示出來、激發出來。

    “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定位。但定位需要戰略支撐,戰略必須圍繞定位布局。”陳金虎說,“十四五”期間,常州確立了“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城市定位——這是常州最鮮明的發展特質和最生動的城市畫像。

    目前,常州正在全面謀劃實施“532”發展戰略,即建設長三角交通中軸、創新中軸、產業中軸、生態中軸、文旅中軸“五個中軸”,高標準打造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休閑度假中心“三個中心”,不斷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示范區“兩個示范區”建設水平。

    多措并舉,再造城市發展新優勢

    陳金虎表示,實施“532”發展戰略,就是要鍛長板、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找準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支撐點和主攻突破口,集中精力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把未來常州應該干、能夠干、必須干的事情干好干成,把定位干成地位。

    “今年起,常州將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謀劃實施一批最具比較優勢、最能帶動全局的重大創新舉措,重點在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 匯聚海內外創新人才、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再造城市發展新優勢。”陳金虎說。

    陳金虎透露,圍繞“532”發展戰略,常州將加快壯大科教城創新之核,建好東部“科創走廊”,打造融入全國全球創新網絡的前沿窗口。高標準建設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在數字化制造技術、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技術、高端新材料上,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向著國家戰略性科技創新基地奮力邁進。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常州還將著力推動新型研發機構集群發展,將在智能裝備、動力電池、石墨烯、碳纖維等領域打造一批高端平臺,力爭建成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創新平臺120家以上,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常州將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堅持數量擴張與質量提升并舉、壯大規模與提高創新能力并重,到2025年全市高企突破8000家。同時,通過開展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培育壯大一批貢獻份額大、帶動力強的領軍企業,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集團)累計突破30家。

    實施“專精特新”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場占有率高的“單項冠軍”,到2025年“專精特新”示范企業達300家以上,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倍增,形成既有“大象軍團”也有“螞蟻雄兵”的企業矩陣。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還將完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設立400億元政府科創資金,帶動各類社會資本形成2000億元創新投入,以及加快打造“龍城金谷”,力爭5年集聚1000家資本機構、投資100家上市公司,為科技創新注入金融活水。

    “下一步,我們積極推動長三角科創平臺共建共用共享,落實攻關任務‘揭榜掛帥’‘賽馬’機制,協同突破‘卡脖子’難題,創造更多‘撒手锏’絕技,形成更多‘行業領先’和‘不可替代’,不斷提升產業創新策源能力。”陳金虎表示。(記者 過國忠 實習生 孫嘉隆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