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平臺放棄“最嚴算法”,改用“算法取中”等方式確定考核要素,外賣送餐員就會降低通過冒險行為趕時間的可能性。“算法取中”既要考慮平臺利益、用戶利益,也要考慮外賣送餐員權益,使之走向各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公正區間。
近日,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平臺企業對勞動者權益保障應承擔的相應責任,針對網絡餐飲平臺提出多種要求。其中,《意見》要求禁用“最嚴算法”、提出“算法取中”,這有助于維護外賣送餐員的多種權益,為他們量身打造權益保護的“鎧甲”。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外賣用戶規模已接近5億人,外賣市場總體規模達到8352億元。服務于平臺和用戶的外賣送餐員有上千萬之多。而平臺對外賣送餐員的考核管理主要依據算法規則,比如對配送時限等都有明確要求,外賣送餐員每天只有“多送”“快送”,才能拿到更多的配送費,若不能確保準時送達,則有遭遇投訴和罰款的可能。
此前,有人形容外賣送餐員被“困在系統里”,其實就是被“困在算法里”,由于平臺采取的是利己的“最嚴算法”,導致外賣送餐員不得不通過疲于奔命,甚至是冒著安全風險、違法風險上路。此前,有人特意體驗了送外賣的辛苦,12小時僅賺了41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算法對外賣送餐員造成的壓力確實不小。
為了準時送達避免被投訴和罰款,部分外賣送餐員不惜采取逆行、斜穿馬路、闖紅燈等冒險行為,以至于外賣送餐員騎行超速引發的交通事故不時發生。某些平臺的算法充斥著濃郁的商業味道,雖然在輿論等方面推動下,主要外賣平臺優化了算法,比如放寬配送時限,但能否實現“算法取中”還有待觀察。
此次《意見》明確提出禁用“最嚴算法”,既是對平臺利己算法的“強力糾偏”,也強調了對外賣送餐員多項權益的“強力保護”。一旦平臺放棄“最嚴算法”,改用“算法取中”等方式確定考核要素,外賣送餐員就會降低通過冒險行為趕時間的可能性。
不過,怎樣界定算法“最嚴”“取中”,如何讓平臺采用“算法取中”,恐怕需要設立更具體的標準和更嚴謹的措施。從理論上來說,所謂“算法取中”,既要考慮平臺利益、用戶利益,也要考慮外賣送餐員的權益,使之走向各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公正區間。
要讓平臺放棄“最嚴算法”,不僅需要完善算法規則的制定程序,讓外賣送餐員的意見建議或者工會的意見建議充分體現在“算法取中”里,也要采取專家評估、行業指導、監督檢查等方式倒逼平臺算法合理化。另外,在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的當下,應該早日讓算法“入法”。通過勞動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增加對算法等新技術、新手段侵害勞動者權益行為的法律法規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