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泄露風險突出 工控安全形勢嚴峻
    來源: 人民郵電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7-27

    2020年,全球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抗擊疫情成為各國的緊迫任務。不論是在疫情防控相關領域,還是在遠程辦公、教育、醫療及智能化生產等生產生活領域,大量新型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應運而生,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時進一步推進社會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安全漏洞、數據泄露、電信網絡詐騙、勒索病毒等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凸顯,有組織、有目的的網絡攻擊數量增多,給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帶來更多挑戰。

    日前,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CNCERT)發布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報告》顯示,我國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網絡安全威脅治理成效顯著,但與此同時,APT攻擊行動高發,勒索病毒技術手段不斷升級,數據泄露風險突出,歷史重大漏洞利用問題嚴重;此外,網頁仿冒詐騙增多,工控系統安全風險嚴峻等新問題不斷涌現。

    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威脅治理成效顯著

    2020年,多項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面向公眾發布,我國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日臻完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2個部門聯合制定和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全國人大法工委就《數據安全法(草案)》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密碼法》正式施行。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要求依法治理網絡空間,同時,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多個部門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文件,不斷推進我國各領域網絡安全工作。

    2020年,CNCERT協調處置各類網絡安全事件約10.3萬起,同比減少4.2%。抽樣監測發現,被植入后門的網站數量同比減少37.3%,境內政府網站被植入后門的數量同比減少64.3%;被篡改的網站數量同比減少45.9%。根據其他相關報告,2020年我國境內DDoS攻擊次數減少16.16%,攻擊總流量下降19.67%;僵尸網絡控制端數量在全球占比下降至2.05%。

    APT攻擊高發勒索病毒攻擊手段不斷升級

    APT組織利用社會熱點、供應鏈攻擊等方式持續對我國重要行業實施攻擊。為長期控制重要目標從而竊取信息,部分APT組織利用網絡攻擊工具在入侵我國重要機構后長期潛伏,這些工具功能強大、結構復雜、隱蔽性強。

    近五年來,感染計算機惡意程序的主機數量持續下降,并保持在較低水平,年均減少25.1%,然而勒索病毒持續活躍,2020年全年捕獲勒索病毒軟件78.1萬余個,較2019年增長6.8%。勒索病毒逐漸從“廣撒網”轉向定向攻擊,表現出更強的針對性,攻擊目標主要是大型高價值機構。同時,勒索病毒的技術手段不斷升級,自動化、集成化、模塊化、組織化特點越發明顯,攻擊技術呈現快速升級趨勢。采用P2P傳播方式的聯網智能設備惡意程序異常活躍,一些不法分子通過仿冒APP,運用定向投遞、多次跳轉、泛域名解析等多種手段規避監測。

    數據泄露風險突出歷史重大漏洞利用問題嚴重

    監測發現,公民個人信息未脫敏展示與非法售賣情況較為嚴重,2020年全年僅CNCERT就監測發現政務公開、招考公示等平臺未脫敏展示公民個人信息事件107起,涉及未脫敏個人信息近10萬條。2020年全年累計監測發現個人信息非法售賣事件203起,其中,銀行、證券、保險相關行業用戶個人信息遭非法售賣的事件占比較高,約占數據非法交易事件總數的40%。

    近年來,微信小程序發展迅速,但也暴露出較為突出的安全隱患,特別是用戶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激增。CNCERT監測發現,平均1個小程序存在8項安全風險;未提供個人信息收集協議的超過80%;個人信息在本地儲存和網絡傳輸過程中未進行加密處理的超過60%;少數小程序則存在較嚴重的越權風險。

    與此同時,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2020年全年新增收錄通用軟硬件漏洞數量創歷史新高,達20704個,同比增長27.9%;近五年來新增收錄漏洞數量呈顯著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為17.6%。一些典型漏洞為歷史上曾造成嚴重威脅的重大漏洞,雖然已曝光較長時間,但目前仍然受到攻擊者的重點關注,依然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針對此類漏洞的修復工作尤為重要和緊迫。

    網頁仿冒詐騙增多工控系統安全形勢嚴峻

    2019年以來,ETC系統在全國大力推廣,不法分子通過仿冒ETC相關頁面騙取個人銀行卡信息。2020年5月以來,以“ETC在線認證”為標題的仿冒頁面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行政審批轉向線上。2020年年底,出現大量以“統一企業執照信息管理系統”為標題的仿冒頁面,僅11月~12月即監測發現此類仿冒頁面5.3萬余個。此外,監測還發現大量以“核酸檢測”“新冠疫苗預約”等為標題的仿冒頁面,其目的在于非法獲取用戶姓名、住址、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隱私信息。

    監測發現,我國境內直接暴露在互聯網上的工業控制設備和系統存在高危漏洞,隱患占比仍然較高。在對能源、軌道交通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在線安全巡檢中發現,20%的生產管理系統存在高危安全漏洞。與此同時,工業控制系統已成為黑客攻擊利用的重要對象。為有效降低工業控制系統互聯網側的安全風險,各相關行業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升工業控制設備漏洞安全監測能力,加大處置力度,及時消除互聯網側安全風險暴露點。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