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任務發紅包或送游戲皮膚為誘餌,騙取7200余個實名注冊的微信賬號,轉手賣給他人獲利120余萬元,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近日,這個犯罪團伙中的陳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被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提起公訴。
2020年9月,杭州市民鄒小姐想找兼職,經過網絡查詢,進入一個微信群,在群中觀察幾天后,她聯系群主,找到一個刷單的兼職。她試著刷了1.9元,返現4.9元。
看到真的有返現后,鄒小姐放松了警惕,聽取群主的建議下載了一款購物App。先小額刷單返現,后來金額越來越大,返現卻沒有了,鄒小姐想退出,要求對方退款,結果被對方以驗證賬戶安全等各種理由騙取7萬余元。醒悟后,鄒小姐報警。
警方立案偵查發現,聯系鄒小姐的微信號可能是非法購買的微信號,其背后隱藏著一個專門騙號出售的犯罪團伙。經過深挖細查,2020年10月22日,警方將以陳某為首、專門騙取微信號并售賣的近30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2020年7月,小王在家中刷視頻時看到了一條“做任務發1888元紅包”的消息,小王加了對方的QQ,對方告訴他,只要用小王的微信號幫助對方公司進行微信投票后,就能獲得1888元的紅包,小王信以為真。
對方提出,不是專業人員操作怕被查出刷票,要求小王將自己實名注冊的微信賬號、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發給對方,由對方來操作刷票。
微信中的錢被轉走怎么辦?小王擔心。沒想到對方卻說,為了避免糾紛,小王應在將這些密碼告訴對方之前,把微信中的錢轉出,之后再自行更改密碼。
小王心想,微信里面沒錢,密碼給他們也不會有損失,便提供給對方。對方又說為了安全,需要更改小王微信號綁定的手機號碼,于是小王就將自己的微信綁定了對方提供的手機號碼。
一切完成后,對方告訴他,三天之后,小王可以再登錄微信,那時1888元的紅包也會到賬。可是,過了三天,小王發現自己的微信號已經登不上去,當然1888元紅包也沒有收到。聯系對方,發現對方早已將他拉黑。這時,小王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報警。其實小王就是遇到了以陳某為首的專門騙取實名注冊微信號的犯罪團伙。陳某等人通過招募業務員,在各大網絡平臺以“做任務送紅包”或“做任務送游戲皮膚”的信息,利用固定話術,一步步將實名注冊的微信賬號和密碼騙到手。
之后,將微信號進行鑒定,根據注冊時間長短、賬號活躍度進行分類,按不同的價格,出售給他人。這些被出售的微信號往往被他人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活動。
經查,自2020年5月起,陳某等人以虛假信息為誘餌騙取他人實名注冊的微信賬號7200余個,非法獲利120萬余元。截至目前共有280余名被害人被以兼職刷單、投資理財、戀愛交友等名義詐騙,損失金額達3000萬余元。
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經審理后依法對陳某等6人提起公訴,其余人員也將繼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