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進計算將帶給區塊鏈哪些機遇與挑戰?
    來源: 人民郵電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5-07

    區塊鏈技術經過12年的發展,已經在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領域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嘗試。然而,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應用仍面臨計算、存儲負擔過重、51%算力攻擊等問題。先進計算技術作為當今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技術的基礎,能消除制約區塊鏈廣泛應用的技術瓶頸,給區塊鏈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給區塊鏈的安全性帶來新的挑戰。

    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技術問題

    區塊鏈面臨存儲和運算瓶頸。區塊鏈技術要求每個節點都有一個完整的賬本,且在交易時需進行全網廣播。區塊鏈上述特點導致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每個節點存儲的區塊鏈數據體積會不斷擴大,存儲和計算負擔將越來越重,區塊鏈未來進一步發展面臨多種挑戰。一是節點存儲空間限制。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2016年賬本數據為80G,2017年達到130G,2018年超過200G。未來,電腦等終端節點的存儲空間將無法滿足區塊鏈賬本數據的存儲,區塊鏈的進一步擴展面臨瓶頸。二是運算能力限制。節點計算能力不足影響了區塊鏈系統的性能。從交易驗證時間看,當前比特幣交易的一次確認時間大約需要10分鐘,6次確認的情況下,需要等待約1小時,區塊鏈交易確認時間離理想的狀態還有很大距離。從交易效率看,區塊鏈每秒處理筆數的峰值一般小于7,而天貓在“雙十一”時,交易量就超過了10萬筆。

    區塊鏈面臨內生安全問題。區塊鏈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51%的算力攻擊。區塊鏈系統中,使用最廣泛和成熟的共識機制是工作量證明(POW)。在POW機制下,如果某個節點擁有全網51%以上的算力,就能夠支配交易的驗證流程,對整個區塊鏈形成控制,發生51%算力攻擊。一方面,比特幣快速發展帶來系統算力爆發式增長,面臨51%攻擊的概率極低。2013年,比特幣全網算力已經達到世界前500強超級計算機算力之和的20倍。另一方面,部分區塊鏈應用仍面臨51%攻擊的風險。2019年曾出現多起51%算力攻擊案件,如,2019年1月5日以太坊遭遇51%算力攻擊,攻擊時間持續3天,最終損失金額約110萬美金。

    先進計算帶給區塊鏈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面對各行業的海量數據處理需求,先進計算正沿著多個方向持續提升計算性能,帶來器件運算、存儲能力的大幅提高。超強的計算性能在增強區塊鏈節點存儲和計算能力的同時,也給區塊鏈的安全帶來新的隱患。

    先進計算多路徑提升計算能力破解區塊鏈存儲、運算難題。一方面,產業界仍在不斷提升縮小芯片制造工藝,提高芯片性能。如,臺積電在2018年4月量產7nm工藝,相比上一代工藝,芯片功耗降低40%,性能提升15%。此外,臺積電已于近日實現了5nm量產,并計劃在2021年初步實現3nm工藝量產,芯片性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通過特定領域專用架構提升計算能力。如,阿里巴巴下屬芯片公司平頭哥2019年7月推出國內首款全鏈路智能合約處理器,計算效率提升50%以上。先進計算帶來的存儲、運算能力的增加將有效解決因區塊鏈節點快速擴展帶來的體積過大,存儲、計算負擔過重等問題。

    超強算力導致區塊鏈安全風險增加。近年來,以量子計算為典型代表的非馮諾依曼結構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計算性能得到極大提高。2019年10月,谷歌團隊成功演示“量子霸權”,其研制的一個包含53個有效量子比特的處理器“西克莫”,在測試中僅用了約200秒就完成當前全球最好的超級計算機需要約1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當前,已有研究通過比對枚舉法破解區塊鏈所需要的算力,認為一臺具有40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瓦解區塊鏈。此外,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傳統區塊鏈,采用了經典的公鑰加密技術來簽署交易,密碼的安全性也容易受到量子計算的暴力攻擊。

    當前,先進計算正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計算性能,這將有效解決區塊鏈面臨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不足等問題,為區塊鏈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但也要看到,算力的大幅提升將使區塊鏈面臨新的安全隱患,51%算力攻擊和傳統加密算法面臨新的威脅。面對先進計算給區塊鏈發展帶來的機遇,產學研各界應積極布局,爭取區塊鏈早日大規模應用。同時,應加強區塊鏈安全前瞻性研究,克服傳統區塊鏈共識機制和加密技術的不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 邢宇龍)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