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網絡資源良莠不齊”“沉迷網絡游戲”……數字化時代,由于對信息甄別能力、自控力不足等原因,青少年身心健康常面臨一些影響。如何保護“少年的你”?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帶來建言。
跨界協同“護眼”
近年來,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低齡化、重度化趨勢愈發明顯。
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通過走訪調研發現,當下,中小學生近視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她建議從立法角度切實規范少年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除技術商、運營商、學校和家庭角度外,還要嚴格打擊學校周邊為學生藏匿電子產品的場所。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安庭建議,教育部、衛健委、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應加強“跨界協同”的機制與能力,針對電子產品顯示屏的未成年人視力保護的標準進行研討與制訂,并根據此類標準,加大針對相關產品的監督執法力度。
“有效落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不僅涉及到廣大青少年兒童的生活質量,更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未來。”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偉認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凝聚政府、學校、家庭、醫療衛生機構的力量和智慧持續防控,才能將此項工作推向深入。
對在線教育立法
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為青少年學習開辟了更多渠道。但有些平臺存在師資質量不過關、暗含低俗信息等情況,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對待在線教育一方面我們應樂于看到它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巨大問題和隱患。”全國政協委員白巖松表示,在線教育魚龍混雜情況下,屏幕那一端的孩子就可能是受害者。所以,在線教育也要建章立制,規范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委員、山西工商學院院長牛三平表示,在線教育市場的飛速膨脹帶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對青少年意識形態的影響,引發社會普遍熱議和擔憂。他建議對在線教育立法,確保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教師尤立增建議網信和教育部門強化監管,完善在線教育行業認證和準入制度,對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侵害受教育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加大懲治力度。
他同時提示,家長和教師要加強對平臺的遴選,加強對學生監管,一旦發現問題,要向網信部門舉報相關違規違法線索。
嚴管網絡游戲
沉迷網絡游戲,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繞不開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建議加強對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問題的管控。例如,通過限制青少年對網絡游戲的下載、安裝,以及使用時間等方法進行管控。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襄陽四中校長李靜表示,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大多數青少年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會選擇在網絡上獲取資源,尋求幫助。
“但網絡資源良莠不齊,青少年對信息辨別能力和個人信息保護能力有限,如果不加強引導恐會適得其反。”對此,李靜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增加資金投入,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官方平臺,切實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