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中國“硅谷”的北京市海淀區,在疫情發生以來,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于疫情防控,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各種“硬核”科技力量,實現科技“硬核”戰“疫”。
北京市海淀區常務副區長李俊杰在1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海淀區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
截至目前,全區近5萬家企業已實現復工復產,商務樓宇企業除了政策要求暫停營業外,基本實現復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規模以上在建工程均實現全部復工,全區復工復產到崗人數約70余萬人,實現了中高速經濟運行。預計一季度區級收入約130.7億元,同比增長2.9%,總量保持全市首位,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貢獻海淀力量。
李俊杰指出,該區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各種“硬核”科技力量,實現科技“硬核”戰“疫”。
截至目前,科興生物已提交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第二輪預評審資料,榮之聯助力中國疾控中心順利完成病毒測序工作;百度、曠視、商湯、領邦智能、高普樂等公司研發的紅外人體監測儀大大提高人群密集地點監測篩查效率(海淀區已安裝和計劃安裝紅外測溫儀共920臺,居全市前列),已應用到火車站等多種場景,保障了數十萬人次的順利出行;佳訊飛鴻搭建的疫情防控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縮短了應急管理路徑;聲智科技推出的“AI(人工智能)語音電梯”已在北醫三院等率先使用;美團無人車無觸點餐食配送,解決國家網安園用餐;推想科技研發的肺部CT人工智能產品,國內首家企業取得歐盟CE認證,已與意大利羅馬生物醫學大學醫院達成協議。
李俊杰還稱,該區多措并舉,出臺幫扶政策助力企業渡過難關。今后,該區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推進復工復產,將疫情風險和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