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供應鏈新基建”:迎戰疫情大考的中堅力量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03-19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陳聽雨)2003年的那一場“非典”過后,人們擁抱了互聯網產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基建成為焦點,即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以創新科技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科技企業京東而言,長期深耕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領域無疑正中其內核。
      供應鏈作為基礎設施的價值在這次疫情期間充分展現:針對生鮮農產品滯銷問題,京東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助推農產品上行;在產業另一端,餐飲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京東成立“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從產品研發、上架到運營,開放全供應鏈能力,“造血式”助推百余家餐飲企業轉型線上零售業務;不僅如此,京東還發布了“共享員工”計劃,讓因餐飲業歇業而損失的收入回到員工手里。
      生鮮農產品綠色通道:讓“滯銷”變“暢銷”
      遲到的玫瑰、運輸“嬌氣”的馬蹄、爛在地里的草莓……對生鮮農產品而言,供應鏈等零售基礎設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平常時期,這些因素決定著企業的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而在疫情等重大風險面前,則直接決定著農戶、商家和企業的命運。
      在廣東樂昌,2月10日之前,朱冠威為滯銷的100多萬斤馬蹄愁得都睡不著覺。農戶春節前已將馬蹄從地里挖出,等待年后銷售旺季的到來。然而因為疫情,采購商無人上門。
      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
      2月13日,樂昌馬蹄被推至“京東助農”專區首頁。當天,朱冠威的京東生鮮店鋪爆單了,賣出一萬多斤。第二天,他臨時找來5個人幫忙,兩天一共賣了15噸。截至目前,馬蹄累計銷售達25噸。
      馬蹄需要帶泥發貨,物流成本占到近40%。京東冷鏈物流為滯銷農產品搭建專線解決運輸問題,并提供冷鏈費用優惠、賬期延長等措施,“如果沒有京東物流,一單要虧10塊錢”,朱冠威說。
      幫助樂昌馬蹄從“滯銷”變“暢銷”的,正是京東2月10日開通的“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京東宣布開放供應鏈、物流、金融、秒殺、直播等多模塊助推農產品上行,發布了25項助農措施,通過京東生鮮、七鮮超市、七鮮生活、友家鋪子進行全渠道、多業態落地。自系列助農措施發布以來,京東不僅帶動了多個電商平臺加入助農戰役,還在全國范圍開啟了“瘋狂帶貨”模式。據京東數據,一個多月來,京東累計收到超過2000條滯銷農產品求助信息,相關滯銷生鮮產品銷量月環比增長約10倍。
      2月14日是鮮花交易的高峰時期,素有“一年就等這一季”的說法。今年2月14日前夕,鮮切花市場交易大幅萎縮,楚雄、玉溪3000畝鮮花基地、45個品種累計3000萬支玫瑰面臨滯銷。
      為了先解決“運出去”的問題,京喜鮮花團隊緊急聯動京東物流當地負責人,24小時內和大部分鮮花基地初步簽約,并配置好供應鏈和倉儲系統。
      在營銷側,玫瑰生命周期極短,京喜鮮花整合站內外核心流量來專項扶持鮮花品類,策劃了“鮮花助農”專場營銷,同時通過視頻直播、商家連麥、互動講解等形式幫助花農快速帶貨。
      2月15日,原本滯銷的鮮花開始陸續上架京喜銷售。當天,僅花趣鮮花拼購主營店的玫瑰,平均一小時就能賣出1萬支。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四川大涼山、遼寧丹東都是草莓種植的優勢產業帶。“往常10多塊錢一斤的草莓,一下子跌到了3塊錢,就這樣還賣不出去,眼看就要爛在地里。”遼寧丹東東港市的段清梅說。
      段清梅很快搭上了京東生鮮的快車,“客戶網上下單,京東專人取貨,我們就負責采摘、打包,光這兩天,我的草莓就賣出去2000余單、近萬斤。”段清梅說。
      據京東介紹,2月11日至今全平臺助農銷量累計約11萬噸,這對生鮮產區而言是重大利好。隨著全國物流的進一步恢復、人員返工等相關情況改善,在京東全平臺的助力下,更多生鮮農產品滯銷問題正進一步解決,農戶得以挽回損失,生鮮美味走進全國消費者家庭。
      不僅是生鮮農產品產地的農戶,疫情期間,糧油類民生用品需求量極大,訂單爆發式增長,不少商家與京東并肩作戰。商家加班加點保質保量,京東高效運轉,確保物流,米面糧油,及時送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據北大荒集團京東店鋪負責人黃延芳介紹,疫情期間,旗艦店的訪客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銷量是往年同期的3倍。
      黃延芳說,這一成績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需求量增大,北大荒旗艦店保證商品質量,保證按時發貨,保證不隨意漲價。
      另一方面,得益于京東在疫情期間對商家的扶持政策。2月以來,京東面向商家推出多項補貼扶持措施,涵蓋費用減免、金融和物流支持、流量支持和技術支持等,總價值超過2億元。作為“京東好店“的北大荒旗艦店,就在京東扶持的優質商家之列,在銷售和物流等環節得到了充分助力,確保了經營的良好運轉。
      十月稻田是與京東合作10年之久的品牌。疫情發生時,十月稻田在京東的庫存僅夠供應一個月左右。
      “特殊時期,需求可能會爆增,現有庫存并不保險。”十月稻田緊急協調工人提前復工,抓緊生產、供貨。
      得益于“春節也送貨”的京東物流,十月稻田的訂單履約沒受到太大影響,商品都能很快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我們有貨、京東能送,京東超市又在流量上就給了我們更大的支持,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購買。“十月稻田電商運營總監張小梅說,疫情期間,十月稻田的銷量同比去年大增400%,環比疫情前實現了100%的逆勢增長。
      餐飲零售聯盟:“閉店不謝客,線上不打烊” 
        在疫情影響下,餐飲零售線下門店暫停營業,固定成本高,儲備物資消耗難,現金流壓力巨大,從業者賦閑在家……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曾“貸款發工資撐不過3個月”,當時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無論是經營者還是從業者,餐飲零售業無疑熬過了一個讓人心焦的寒冬。
      線下市場遇到了危機,就從線上渠道尋求破解。京東憑借多年在全渠道融合和餐飲供應鏈上的探索和積累,通過線上拓展的路徑為餐飲零售業點亮了生存和發展的契機。
      2月6日,京東生鮮發起了“餐飲零售發展聯盟”,推動餐飲品牌在保證健康、口味的前提下,開拓半成品速食生產,并利用京東全渠道拓展新銷路,開辟新的增長空間。優質的餐飲“速食”商品可實現在京東生鮮、七鮮超市等全渠道銷售,覆蓋范圍不僅打破了傳統餐飲業門店和外賣的3公里限制,甚至延伸至全國市場。截至目前,海底撈、小南國、西貝莜面村、廣州酒家等百余家餐飲企業已加入京東“餐飲零售發展聯盟”。
      “京東物流時效很快,同時也有一大批優質用戶群。西貝的爆款羊蝎子鍋在線上銷售快速增長,我們非常看好速食菜品市場”,西貝電商負責人表示。
      京東生鮮數據顯示,受疫情的影響,海底撈線下門店暫時關閉,銷售方向全面向線上轉移,線上商城銷售額從1月20日開始上漲,春節期間成交額比上月同期增長超過2倍。同時,海底撈在小程序和APP里“安利”京東生鮮店,讓很多“撈迷”轉移到線上,與京東共同推動銷售走向火爆。
      “未來海底撈將會不斷拓展線上業務,豐富線上產品,與京東強強聯合,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客戶一站式火鍋購物需求”,海底撈電商負責人說。
      京東生鮮肉禽冷凍采銷部總經理王志強表示,京東生鮮專業操盤手還通過大數據分析,針對不同地域、人群進行口味差異、包裝偏好等指導,可幫助餐飲企業實現C2M定制化生產。從已入駐的餐飲企業實現的銷售結果來看,京東生鮮推出的“餐飲零售化”方案收到了不錯的成效,在疫情中為餐飲企業開拓出一條突破困境的道路。
      據京東數據,目前,京東生鮮與餐飲企業的合作已有很多成功范例,餐飲商品的好評度在97%以上,速食菜肴類產品近期同比去年銷售增長了10倍。例如,新雅大廚春節期間成交額超過平時的40多倍;吳大娘水餃春節至今成交額超過同期的45倍;避風塘、稻香卅誠制的速食品成交額也超過了同期的3.5倍。
      “困境面前,京東生鮮愿意全面開放全渠道、C2M定制、冷鏈物流、金融和技術服務等能力,提供‘十大保障’與合作伙伴一起共渡難關,并邀請更多餐飲企業加入!”
      人才共享:歇業在家不妨打個短工
      2月5日,京東7FRESH發布了一項不尋常的招聘計劃——“人才共享”計劃,誠邀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影線及零售聯營商戶員工在此期間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
      據悉,本次7FRESH全國門店擬招募涉及收銀、理貨、揀貨打包、騎手等崗位,招募主要面向相關行業假期未離開所在城市、具有健康證的員工。截至目前,已有金鼎軒、酒武居酒屋、趙崽兒、阿銘哥牛肉面、Shawarma酷稻、小鶴食堂、小楊烤肉、熊灶灶、花里家、硬麥現烤、大洋世家等十余家餐飲企業員工到七鮮超市報到上班。
      金鼎軒輸出了22名員工到京東7FRESH上班,40歲的韓瑋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北京連鎖餐廳金鼎軒亦莊店的主管,往年,春節是韓瑋最忙碌的階段,他要帶領餐廳20名員工在這個一年中的旺季沖刺業績新高。但今年,在新冠肺炎影響下,他所在的金鼎軒亦莊店在大年初三就開始暫停營業了。
      那么問題來了:原本為了春節期間的工作,韓瑋沒有回老家,餐廳停業,他只能一個人回到出租屋里干呆著。比無事可做更嚴重的問題是,韓瑋的收入直接與業績掛鉤,餐廳暫停營業對他的收入影響不少。妻兒都在河南老家,人到中年的韓瑋承擔著房租和養家的重壓。
      所幸,在家休息一周后,韓瑋得到了好消息:為保障疫情期間員工的收入,金鼎軒和京東7FRESH達成合作,金鼎軒員工可自愿選擇到京東七鮮超市暫時工作,待飯店恢復營業后再返回金鼎軒上班。
      2月10日,韓瑋開始了在七鮮超市大族廣場店的工作。他負責分揀打包七鮮超市的線上訂單,疫情讓超市訂單量爆增,超市每天9點上班,下班時間則以訂單量決定。
      “和餐廳經理相比,超市分揀打包的工作強度真是大了不少,現在訂單比較多,從早上9點一直到傍晚7點多,我們都在不停打包。”韓瑋說。
      但這份工作解了韓瑋的燃眉之急。“這種臨時員工以時薪20元計算,基本每天能有200元收入,加上金鼎軒仍然會發部分工資,本月收入和往常相比差距并不大。”韓瑋說。
      “技術惠捷”:在疫情考驗中凸顯優勢
      供應鏈、物流、技術、服務,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京東的領先優勢更加凸顯,憑借多年積累的供應鏈體系、高效的基礎設施能力,保障了急需的醫療物資、千萬家庭日常必需生活物資的穩定供應和及時配送,各項商品和服務的品質穩定性也一如既往,維護了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從核心業務積累而來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優勢,展現了京東在此次疫情大考中的真正價值,成為這場抗擊疫情戰疫的中堅力量。
      基于此,京東集團提出了“技術惠捷”的理念,這將加快推動以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為核心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也正是新基建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在加快新基建和追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積極發展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已是中國客觀需要的當務之急和必然要把握好的現代化戰略重大選擇之一。”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供應鏈“新基建”是滿足老百姓民生、醫療等需求的堅強后盾;對行業而言,則是持續釋放的巨大能量場,讓政府、實體產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產業互聯網的價值,進而通過供應鏈新基建開始自身的升級轉型路徑,賈康說。
      京東集團表示,基于“技術惠捷”的理念,未來京東將繼續以技術為基礎、以數據為驅動、以供應鏈和物流為依托,打造高效的新一代基礎設施;推進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升級發展加速,大幅提升技術和服務能力,從而使每個個體和組織都能夠更高效、更便捷、更平等地獲取商品和服務;使更多行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使社會創新力和生產力大幅提升,實現社會發展的更高效率,最終讓消費者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水平上享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